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武山縣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大力實施“雙聯扶貧融合、產業轉型升級、城鄉統籌一體、生態綠色宜居、開放開發帶動、和諧共建共享”六大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從即日起,武山縣信息中心推出特別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一年來武山縣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新亮點,鼓干勁、增信心,進一步凝聚起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砥礪前行、真抓實干的智慧和力量。
脫貧攻堅 改善民生 讓百姓得到穩穩的幸福
——2016年武山縣經濟社會發展回眸之二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持續改善保障民生,是武山縣“十三五”開局之年最動人的景象。一年來,武山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改善民生作為履職盡責的最大責任,全力以赴推進精準脫貧,千方百計增進人民福祉,群眾幸福感明顯提升。特別是農村的巨大變化,手中的真金白銀,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順應了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著近50萬人民對加快小康武山、幸福武山建設的信心。
補短板,促增收,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幫辦實事856件、落實幫扶資金2833萬元;建成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35個、文化廣場68個、鄉村舞臺95個;99%的自然村通了動力電,97%的行政村通了寬帶網絡,85%的貧困村通了客運車;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4.16億元,扶持貧困群眾種植豆角4萬畝,輸轉勞務10.82萬人次,創收18.6億元……
一組組精確的數據,正是武山聚焦補短板促增收,持續精準推進脫貧攻堅的有力見證。
2016年,武山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提速加力落實“1+20”精準脫貧方案,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貧困群眾生活更加殷實。預計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078元,增長13.5%。
10月11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專程來武山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
——雙聯行動暖民心。大力推進全省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行動融合聯動示范縣建設,各級雙聯單位共幫辦實事856件、落實幫扶資金2833萬元。扎實開展雙聯行動“大走訪、回頭看”、“暖冬行動”等活動,組織全縣186個雙聯單位5967名雙聯干部走訪農戶91004戶193475人次,共排查解決各類矛盾糾紛2700多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1900多件。
馬力鎮民武村幼兒園
灘歌鎮王磨新村
——補齊短板夯基礎。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整合各類資金4.33億元,全部用于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年新建自然村砂化路175公里,完成24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改造提升,建成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35個、精準扶貧農民合作綜合服務社10個、文化廣場68個、鄉村舞臺95個,新建和改擴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55個,硬化297個自然村巷道76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200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018戶,全縣99%的自然村通了動力電,97%的行政村通了寬帶網絡,85%的貧困村通了客運車,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巨大變化。
武山縣大南河流域設施蔬菜生產基地
豆角喜獲豐收
——發展產業促增收。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4.16億元,因地制宜扶持貧困群眾發展蔬菜、養殖、林果、勞務、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富民產業,“蔬菜主導、多業并舉”的多元富民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縣財政投入1000萬元,扶持貧困群眾種植豆角4萬畝,總產值達2億多元,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豆角已成為促進貧困群眾增收最快的致富產業。輸轉勞務10.82萬人次,創收18.6億元。新建村級電商服務點90個,預計全年電商交易額達到1.2億元。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落實獎補資金200萬元,新建農家樂60家,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武山高山大櫻桃
有組織勞務輸轉
增投入,強服務,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我家孩子今年考了個二本,圓夢助學基金會資助了5000元,學費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上次住院花了2700多元,醫保報銷完自己只花了400多。再也不愁看不起病了。”
“‘三下鄉’送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在家門口就能看電影、看戲、學知識,還可以享受免費健康檢查,可得勁兒了!”
走進武山縣,從縣城到農村,百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紛紛“曬”起了自家的幸福事兒。
幸福不幸福,群眾說了算。構建公共服務體系,關鍵是圍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武山縣正在加緊推進。
2016年,武山縣圓夢助學基金會為177名貧困學生每人資助 5000元
——大力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實施各類教育項目140個,總投資1.39億元,新建校舍2.8萬平方米。足額落實國家助學金4380萬元、義保經費5721萬元,為3886名鄉村教師落實生活補助金1065萬元,為985名農村代課教師落實教齡補助39.5萬元,資助各類貧困學生11.9萬人次,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普通高中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和書本費。補充招聘教師580名,引進急缺專業人才72名,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穩步提高,高考二本上線人數達到1352人。
——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婦幼保健院、城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樓、馬力衛生院等項目加快建設,77個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面建成。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建成灘歌、鴛鴦等11個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和榆盤馬寨等51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認真落實新農合惠民政策,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1%,共為60萬例參合病人報銷醫藥費1.39億元,我縣新農合平均住院實際補償比例位居全省第二名。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全面完成,行政村“村村響”三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縣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龍臺農耕文化博物館、石嶺下彩陶博物館正式開館,風云雷雨壇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舉辦了“中國夢·武山情”大型書畫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永遠的長征”文藝晚會等各類大型文藝活動,組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20多次、“文化進農村”50多次、“送戲下鄉”300多場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4100多場次。
辦實事,惠民生,民生答卷溫暖人心
從免費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到開發崗位促進城鎮就業;從住房保障到五保、低保兜底救助,武山民生投入不遺余力,老百姓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2016年,武山縣堅定不移地以民生保障為核心,興辦實事好事,有力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通自然村道路砂化
武山南部農村飲水安全供水站
——為民實事全部兌現。年初,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承諾為老百姓辦十件民生實事,涉及上學、就醫、就業、出行、住房等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為了兌現承諾,全縣各級各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十件實事全部如期完成,用實際行動給老百姓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隴原巧手”培訓
——新增城鎮就業9100人。今年以來,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各項政策措施,采取創業帶動就業、開發崗位促進就業、加強勞務組織輸轉等措施,著力解決城鎮就業難題。截止目前,落實創業貸款2000多萬元,完成就業創業培訓6100人,新增城鎮就業9100人,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為3.21%。
——居民消費熱度持續穩定。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億元,增長11.3%。特別是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保持穩定,農村消費、網上消費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說明廣大群眾的收入越來越多了,也越來越穩定。
——為城鄉居民送上更多溫暖。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38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303萬元,350戶低收入家庭遷入新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和發放率分別到達97.60%和100%,累計發放養老金5458萬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全面實施,完成了農村五保供養補助、城市低保、農村一二類低保提標工作,累計發放各類補助資金1.4億元。
免費健康義診
普惠金融知識宣傳進農村活動
法律知識進農村
“剪紙”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