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山縣繼續堅持“川區抓蔬菜,山區抓洋芋,集中抓養殖,普遍抓勞務”的農業發展思路,按照資源利用最大化、特色優勢發揮最大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將以三大區域為重點,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Files196/BeyondPic/2008-2/28/2008022821251424960.jpg)
一是河谷川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按照整流域開發和“一村一品”、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全力搞好渭河、南河、山丹河和榜沙河四大流域的綜合開發。南河流域堅持精細化發展的方向,改進蔬菜輪作倒茬和種植模式,建成蒜苗、青筍和西紅柿基地;大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加快以牛、豬、雞為主的養殖業發展,實現種養互補,力爭把該流域建成現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山丹河流域的灘歌漆莊、黑殿、代溝、代磨區域,在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加強農民培訓,改善村容村貌,力爭把該區域建成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山丹賀店、魏溝區域,繼續擴大蔬菜面積,建成無公害韭菜生產示范區。渭河流域以填空補齊為重點,在加快蔬菜產業化進程的同時,大力發展養豬業,建成渭河流域優質生豬生產加工基地。榜沙河流域依托農業綜合開發和灌渠改造,以“兩棚”建設為重點,建成萬畝反季節蔬菜基地。
二是淺山干旱區以發展旱作農業為重點,在高樓、樺林、咀頭等鄉建成5萬畝玉米全膜覆蓋基地,在灘歌、榆盤等鄉鎮建成5萬畝洋芋良繁基地,在咀頭、四門等鄉鎮建成5萬畝復種蔬菜基地。
![](/Files196/BeyondPic/2008-2/28/20080228_192351973ec5dd345342oQKX2185eGv6.jpg)
三是高寒陰濕山區以特色農業為重點,在楊河、沿安、溫泉等鄉建成5萬畝藥材、蠶豆和蕓豆基地。大力發展畜牧業,建成高標準養殖小區15個,良種場1個,抓好已建養殖小區的后續管理和畜禽防疫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依托蔬菜研究所,切實抓好蔬菜、糧食、畜禽良種特別是洋蔥、韭菜、玉米等大宗作物的品種改良,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農業、蔬菜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菜苗供應,有關鄉鎮廣泛組織發動群眾,全力抓好設施蔬菜的恢復生產工作,力爭把凍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保障市場供給,支援城市蔬菜不脫銷、不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