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灘歌鎮松山至黃山通村公路
今年以來,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四抓三支撐”的重大戰略部署, 緊緊圍繞“做強農業產業、拉長工業短腿、激發商貿活力、培育旅游優勢、統籌城鄉建設、實現工農一體”的發展思路,突出重點,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扎實推進了效益武山和諧武山建設,特別是高度關注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和構建和諧武山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得力舉措,認真抓好群眾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12件實事”的落實,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實現農村人口全覆蓋。今年,我縣調整和完善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提高了報銷比例,增加了報銷項目,簡化了報銷程序,進一步拓寬了參合農民的受益面,這一制度基本覆蓋農村人口,全縣農業人口38.54萬人,參合34.89萬人,參合率為90.55%,1—11月份為85804例參合病人報銷醫藥費1463.98萬元,人均報銷醫藥費1339元,占平均住院費用2814.90元的47.9%,比2006年人均報銷醫藥費提高了435元,切實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明顯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全縣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和積極支持。
二是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非職工人群。我縣共有符合參保條件的城鎮非職工人群48692人,截止11月底,共擴面參保32137人,占應參保人員的66%,超過省上下達50%任務16個百分點。今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共收入239.394萬元,已為35人支付統籌金10.8萬元。
三是積極實行床位補貼翻番和濟困病床制度。制定了《武山縣縣級醫療機構設置濟困病床實施辦法》,全縣已設置濟困病床30張,其中縣醫院設置20張,縣中醫院設置10張,縣上對每張濟困病床補貼4000元,共補貼資金12萬元。床位補貼由2006年的3000元翻番到了6000元。同時,嚴格按民政部門認定的標準,對住院治病城鎮低保人員和農村特困人口減免床位費,并對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補助后的自費醫療費用一次性減免15%。
四是落實基層衛生院人員工資財政全額供給。為了有效調動鄉鎮衛生院工作隊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進而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我縣積極開展衛生綜合改革,對15個鄉鎮衛生院的141名醫務人員全部兌現了財政全額供給,激發基層衛生院的工作活力,推動了全縣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五是全面啟動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試點工作。扎實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試點工作,申請貸款的共有51個高等院校學生151名,覆蓋我縣15個鄉鎮89個村。通過資助中心審定,與符合條件的141名學生簽訂了合同,有138名學生的就讀院校回執到位,經審查,為133名學生提供貸款63.2170萬元。
六是大力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把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作為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下大功夫加以落實。經積極爭取,多方籌資,實施了東順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城關鎮渭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灘歌鎮黑池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個工程總投資719萬元,解決了城關、洛門、灘歌3鄉鎮13村3842戶167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七是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結合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止目前,已完成投資1002萬元,建成農村公路84條200公里。對全縣15鄉鎮64個行政村實施了村道硬化工程,硬化路面73萬平方米。解決了155個行政村群眾的通行問題,徹底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條件和村容村貌。同時,投資1145萬元,建成了城關—咀頭通鄉油路28公里;投資558萬元建成了渭河韋莊二號大橋。全縣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通鄉聯村的道路網絡。
八是積極實施廣播電視、電話、電力“村村通”工程。為了有效解決全縣城鄉居民看電視、通電話及生活生產用電的問題,啟動實施“三通”工程。全縣13個鄉鎮29個村完成了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其中有線聯網18個,小片網11個。新建成了樺林、咀頭、沿安、四門、山丹五個鄉鎮的有線電視前端,并全部達到了14+1的標準。接入用戶2001戶,平均入戶率達到50%。使全縣1283個村通了廣播電視,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2%和85%。積極實施了電話“村村通”工程,目前,全縣344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電話,電話覆蓋率達80%。戶戶通電工程已經全面完成,消滅無電自然村10個,全縣344個行政村和所有的自然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
九是著力提高村干部報酬補助標準。以夯實基礎,配強班子為立足點,以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活力為目標,強化政策落實,狠抓關鍵措施,積極籌措資金,切實提高了村干部的報酬標準。07年每個村干部報酬增加2000元,共計69萬元,全縣用于村干部報酬的資金為444萬元。建立了以村干部報酬為主的村級補助資金專戶,制定了資金的分配方案及責任追究制度,保證了村干部報酬的落實?h上從08年開始,每年增加21萬元,用于增加村干部報酬,爭取到2010年,村干部報酬人均增長556元,人均達到4300元,部分村達到6000元以上。
全縣新建沼氣池實現當年產氣,這是山丹鄉渭河村村民在試用沼氣灶
十是積極實施農村能源沼氣建設。高度重視沼氣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中,縣委、縣政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實行責任制管理,將沼氣建設任務細化和量化,承包到人,責任到人,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全縣4鄉鎮30村共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池1800戶,總投資630萬元。
十一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10%。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實事求是,準確測算,經過嚴格把關,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努力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10%,月保障標準線由2006年的125元提高到2007年的138 元,人月均補差由2006年的91元提高到2007年的101元。2007年全縣納入符合低保范圍的共2612戶5367人,上級財政共下撥低保資金540萬元,1—11月份共發放624萬元(含2007年8—11月份肉食補貼49萬元)。
十二是積極推行城鎮廉租住房制度?h委、縣政府將城鎮廉租住房建設作為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重點,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在全縣積極推行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所有符合條件的住戶全部發放了補貼資金,保證了他們住有居所,生活安定詳和。共確定建檔183戶,其中城關社區71戶,毛紡廠社區112戶,發放補貼資金15.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