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文史>>正文
“年味”淡了嗎?——透視春節習俗的變與不變
(2018/2/22 6:59:10)  來源: 新華網  打印本頁

  新華社濟南2月21日電 題:“年味”淡了嗎?——透視春節習俗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王志、袁軍寶、王陽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當中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與親朋好友團聚的重要時刻。伴隨著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人們過年的習俗發生了巨大變化。專家認為,雖然如今過年的“儀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時代印記的新年俗在嬗變中傳承,春節團圓的“文化基因”恒久不變。

  “氣味”之變:滿城不聞鞭炮味,綠色環保過新年

  “今年的除夕靜悄悄,聞不到嗆人的硫黃味,不見四處飄散的鞭炮碎屑,看到的是湛藍天空,留下的是舒暢心情。”正月初一一大早,濟南市民趙麗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的過年感受。

  爆竹聲聲辭舊歲。每逢春節,人們會以燃放煙花爆竹的方式迎接新年。但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和安全隱患愈發凸顯,守住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成為人們的共同愿望。

  濟南市從今年1月1日起禁止在核心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禁令發出的同時,濟南還出臺政策,市民可把家中剩余的煙花爆竹置換為日用品、紀念品等,并在居民社區設置了專門“兌換點”。

  濟南舜華路街道奧龍社區居委會主任羅寶玉說,放鞭炮雖是傳統過年習俗,但集中燃放產生的是嚴重空氣污染,留下的是滿地碎屑,還有成千上萬名環衛工人清掃的辛苦。當傳統與現實環境相悖,我們就應該提倡綠色過節、文明過節。

  來自環境保護部的數據顯示,今年除夕夜間全國338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有所好轉,PM2.5最大小時平均濃度較去年除夕夜下降22.1%。

  “人情味”之變:不見正如相見,“淡”了卻更“常”了

  “以前從蘭州上火車,到徐州要20多個小時,現在坐高鐵只需7個多小時!崩霞以谏綎|莒南縣的孫霞說,火車快了,飛機票也相對便宜,回家次數多了,也就不像以前幾年回家一次那么期盼和興奮。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0.39億人次,其中動車組發送17.13億人次;去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1億輛,約每4人就有一輛機動車。

  同時,伴隨智能手機、視頻通話等通訊手段普及,親朋之間的“見面”也更為容易。濟南市民劉立凡說,他70多歲的老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學會了用平板電腦連接微信視頻,幾個老兄弟姐妹經常一起視頻群聊。“現在親友間電話、微信聊天和朋友圈互動多了,雖然不見但正如相見。”劉立凡說。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所長崔樹義說,此前由于交通、通訊條件的限制,親朋交流等“鄉愁”在春節回鄉時是一種集中釋放,現在卻如常流水,“看似淡了,實際上卻是交流機會和次數更多了。”

  “年味”之變:“儀式感”弱化,團圓的“文化基因”恒久不變

  “小時候守著電視看春晚”“等著穿新衣服、吃好飯”“大年初一給長輩磕頭拜年”“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很多人都對這些記憶印象深刻。

  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及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春節的參與深度降低,置辦年貨、拜年方式等都在不斷發生變化,過年的“儀式感”也在弱化。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大年初一扭一扭。”淄博市民李偉說,雖然一些傳統過年民俗人們參與的少了,但是人們過年回家團圓的習慣還是不變的。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心中對過年的概念也在發生變化,年俗作為具體表現形式也必然因此而變化。例如,少放鞭炮、低糖低油飲食、網絡拜年等都是適應新形勢所發生的改變!≈袊嗣翊髮W文學院院長孫郁教授認為,年味其實就是人情味,只要人情味不變,形式變化是習俗的常態。

  中國鄉土民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宋艾君說,對年俗形式變化要有更多寬容,“新生活、新年俗可以看成是一種年味的流轉,從鄉里鄉親轉移到城市空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相 關 新 聞

·【新春走基層】甘谷山鄉年味濃(圖)·【秦安年味】團圓,一桌盛滿親情的盛宴(組圖)
·【冀城年韻】甘谷:新春年味濃(圖)·【年味】大型“平安秦州 盛世華章”花壇扮靚秦州(圖)
·【年味】秦州區:濃濃中國紅 深深新春情(圖)·【嗅年味】麥積:高掛燈籠迎新春(圖)
·【秦州年味濃】秦州首屆自貢燈會震撼全城(組圖)·【年味】秦州區春節期間肉菜供應充足 價格平穩(圖)
·【年味】秦州區開展2018迎新春群眾性廣場文藝展演活動·【年味】秦州:滿城“添彩”迎新春(組圖)

新 聞 推 薦

喜報!天水市2018年春節旅游長假共接待游客

·喜報!天水市2018年春節旅游長假共接待游客204萬人次
·灘歌古鎮大山深處耍起“夜社火”,熱熱鬧鬧過大年(圖
·天水市2018年春節假日旅游市場信息(第7期)
·CCTV專題報道:天水籍建設者春節期間奮戰在雄安新區
·清水縣隴東鎮梁莊村冒雪“耍社火”(組圖)
·清水縣梁山村及時學習全國精準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圖
·大年初四省市媒體齊聚清水縣梁山村聚焦脫貧攻堅(圖)
·灘歌古鎮:年味還是故鄉濃(組圖)
·【蔬菜大拜年】綠色健康的北順黃瓜(組圖)
·【新春走基層】甘谷:喜看農村新變化
最 新 圖 片
你只知過春節,卻未必懂春節的前世今生(圖) 過了臘八就是年!教你熬一鍋噴香軟糯的臘八粥 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圖) 汪東興的仕途變遷史(組圖) 寧夏挖出一億多年前怪石 外形像五花肉(圖) 抗戰期間“漢奸現象”的文化透視與現實反思(圖)

 文 史
·“年味”淡了嗎?——透視春節習俗的變與不變
·你只知過春節,卻未必懂春節的前世今生(圖)
·春晚有著重要的文化象征意義 在數字時代重生(圖)
·【網絡中國節】用“新”過年,盤點年俗變遷(圖)
·回憶中的臘八節:喝粥盼過年 其樂融融泡臘八蒜
·過了臘八就是年!教你熬一鍋噴香軟糯的臘八粥
·在紀念錢偉長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錢偉長的故事(圖)
·冬至小知識:別名稱“履長” 各地飲食大不同
·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 (組圖)
·【黨史ABC】為什么黨員之間要互稱“同志”? 
·又到端午節:屈原不姓屈 你知道嗎? (圖)
·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圖)
·原來這些參加過長征的開國元勛也當過老師(組圖)
·故宮6大殿百年首次亮燈 帝后婚房奢華逼人(圖)
 博 客
·紀念杜甫誕辰1306年詩會
·叼條魚兒過大年
·臘月三十的鹽官鎮年集(一)
·牡丹跟集(三)
·牡丹跟集(二)
·牡丹跟集(一)
·李三祥:新年隨想
·天水朋友的民俗收藏
 播 客

·甘肅銀行“快閃”
·天水南站“快閃”
·傳承伏羲文化
·天水歡迎你
·羲皇故里·天水
·撐起“天水藍”
·天水在線獲獎
·《祖脈天水》第四集
 娛 樂

·新版《紅樓夢》:為何是“曹雪芹著,無名氏續”?
·總導演楊東升解讀2018狗年春晚:篩選標準有兩個
·春晚舞臺國寶“絲路”回歸 王菲那英攜手“回憶殺”
·2018年央視春晚陪伴如約 喜慶團圓中唱響新時代
·春晚“最佳金句”出爐,第一個就教你脫單秘笈!
·狗年央視春晚節目單出爐!你最期待哪個節目?
·2018年央視春晚第四次彩排 三分之一演員為春晚新面孔
·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準備就緒
·4大港姐同框! 50歲陳法蓉顯年輕(圖)
·影視戲劇演員跨界2018“新春相聲大聯歡”

 社 會
·不想上班?四招讓你“滿血復活”擺脫假日綜合征
·相見時難別亦難 國人大年初六“話離別”
·重慶警方破獲特大生產銷售假冒茅臺等名牌白酒案
·兵馬俑拇指被盜 中方啟動索賠程序(圖)
·“年夜飯曬穿山甲熊掌”當事人虛構事實被拘五日
·兵馬俑赴美展覽受損被盜 承辦方表示強烈憤慨和譴責
·切記,春節這些“紅包”不能搶!
·中國人最隆重的“飯局”:年夜飯怎么吃?(圖)
·香港雙層巴士車禍死亡人數升至19人
·瑞典籍華裔香港書商桂敏海再次被拘留真相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