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崔天凱:中美互動頻次超美國及其盟國]
近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了美國《外交》(Foreign Affairs)雜志的專訪,就中美關系、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地區熱點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是崔天凱今年4月履新以來,首次接受美國主流媒體專訪。
5月17日,《外交》雜志網站全文刊登了對崔天凱的專訪。崔天凱認為,中美關系在過去4年中高頻率的互動,是罕見之舉,并希望在今后保持中美高層間的密切往來。同時,在談論中國周邊關系時,崔天凱表示,中國無意推翻現有的國際秩序,并愿與所有鄰國保持互利關系。
美國并不需要“轉向”亞太
對于中美關系的現狀,崔天凱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過去四年來,中美關系穩步前進,雙方就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達成共識,并決定共同探索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崔天凱指出,在過去四年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會面多達12次,是“相當罕見”的。“即便是美國與盟國之間也沒這樣,對于中國與其他國家關系來說更是如此。”他說到。
因此,崔天凱強調,上任后的工作優先點便是確保中美高層繼續保持頻繁接觸,兩國之間業已建立的互動機制也將繼續,并在必要時進行改進。
在談到美國近些年大力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時,崔天凱認為,盡管過去十年,美國將戰略重點放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問題上,但美國從來都沒從亞太地區撤走軍事基地,因此,美國并不需要“轉向”亞太,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一直存在。
但是,伴隨著美國對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的實施,美軍被派駐澳大利亞以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的制定等舉措使得“遏制中國”、“孤立中國”的論調再度興起,崔天凱指出,中國一直非常仔細地聆聽美方對這些政策的解釋,也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不會妄下結論。
警告美國勿插手釣魚島問題
對于近期急轉直下的中日關系,崔天凱強調,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反對美國在1972年向日本歸還沖繩時也包括釣魚島。同時,崔天凱指出,釣魚島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并非要在“一夜之間就急于解決”。
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誣蔑中國就釣魚島問題“說謊”。在接受《外交》雜志的專訪時,安倍表示,日本從未同意“擱置尖閣諸島(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議題”的說法,說日方在過去同意擱置,完全是中國大陸的謊言。
崔天凱還建議美國在中日領土爭端中“保持中立”、“不選邊站”。對于第三方調停中日爭端的前景,崔天凱表示,若出現這一情況,中方會表示歡迎,但前提是第三方的言行須保持一致,不對中日有所“區別對待”。
此外,崔天凱還回應了美方關于網絡安全議題的意見,認為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全新議題。目前重要的是中美兩國政府坐下來進行建設性的對話,認真研究如何制定相關的規則,建立合作的渠道,以避免類似的網絡攻擊再次發生。
中國無意于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國際社會的權力轉移問題時,崔天凱表示,既往的歷史經驗顯示,當一個大國發展迅速,并試圖獲得國際影響力時,往往會被其他大國視為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因此,通常導致戰爭或者沖突。不過,中美雙方都致力于不再讓歷史重演,必須找到發展中大國與現存大國合作而不是對抗的新方式。
“當然,并不能簡單地把中美兩國相提并論。美國仍然發達得多、強大得多。中國很大,但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在經濟、科技或軍事力量上都是如此。在許多方面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真正被視為與美國看齊。”崔天凱表示。
同時,崔天凱也表示,中國無意于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并愿意以積極的姿態融入現有的國際秩序,參與多邊機制的建設。當然,崔天凱也強調,目前現存的國際秩序多數是在半個多世紀前制定,因此,中國支持國際系統進行必要的改革,但不會“另起爐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