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民間試采時,如果遇到危險,我們會發揮國家的作用
9月30日,中日第三輪東海問題磋商在東京舉行。27日,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在東京,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也在內閣會議后給記者透露了一個消息:日本已給中國目前正在東海開發的“天外天”油氣田冠上了一個日本名“ ”(音:jian,意為“橡樹”)。雖然人們很難猜測到,所謂的“ ”字背后有沒有更深的含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要向世人表明,在有關東海油氣田的問題上,它是享有“主權”的。
從21日開始,記者發現,日本的各大媒體都在競相報道“天外天”油氣田開始生產的消息。自民黨曾圍繞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組建了一個“自民黨海洋權益特別委員會”。22日,該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呼吁日本企業盡快到日中中間線附近去試采。對此,中川昭一呼應說:“民間進行試采的時候,如果遇到危險,我們會好好地發揮國家的作用。”
24日,日本政府終于按捺不住,開始討論正式委托帝國石油公司到中間線附近進行試采。其實,帝國石油早在今年7月就獲得了中間線附近的三處試采權。但由于打一個試采井要花費20億到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到1.86億)的資金。帝國石油無法承擔全部的開采費用,因此一直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日本民眾擔心,妨礙中國開采,會導致中日關系繼續惡化
為了爭奪東海油氣資源,日本政府可謂絞盡了腦汁。從去年開始,日本方面就不斷要求中方提供“春曉”油氣田的資料,但遭到了中方的嚴詞拒絕。
這幾天,日本政府為了鼓動帝國石油公司盡快下手,提出了一個“委托方案”。據了解,“方案”不僅允諾有財政方面的支援,還包括軍事方面的內容,而且還說到這樣的程度:如果“中國方面派遣艦艇到現場海域進行威嚇”等行為的話,日本方面將派遣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保護帝國石油的試采作業。
日本媒體前一陣子曾經熱炒,有5艘中國軍艦出現在“春曉”油氣田周圍。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日本各界的關注。人們普遍擔心的是,一旦日本方面做出妨礙中國開采的行為,中方將如何行動。
據記者了解,對普通日本國民來說,東海油氣田問題似乎并不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關心的人并不是很多。這幾天,許多日本民眾的興趣依然集中在大選后的特別國會上,報紙的許多版面仍然被郵政民營化占據著。
中川昭一的講話一出,許多人便意識到,政府處理不好東海油氣田問題,就會導致中日關系進一步惡化。對日本老百姓來說,他們不希望日本和鄰國交惡。
雙方軍艦出現在東海根本不是軍事對峙,只是巧合
但日本政府似乎并不在意民眾的憂慮。據《朝日新聞》26日報道,日本陸上自衛隊高官已起草一項防御計劃,其中稱,日本可能遭到中國入侵。
該計劃羅列了三條理由:一,認為臺海爆發戰爭,中國可能襲擊日本部分地區。
二,隨著中日領土爭端的加劇,中國可能以武力奪取釣魚島;三,中國可能采取各種手段確保在東海的利益。
那么,東海問題會不會演變成軍事沖突呢?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日本軍事戰略問題專家盛欣。他認為,中日雖然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上存在一些爭議,但目前雙方在軍事上還都比較克制。
必須指出的是,不久前,中國軍艦出現在東海油氣田附近,完全屬于正常的軍事訓練。但此舉卻被日本認為是在炫耀武力。日本海上保安廳隨后也在該地區有一些巡視。有人認為,這是雙方有軍事對峙。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那只是時間、地域上的巧合而已。
中日是鄰居,軍事手段無助于解決東海問題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者福澤諭吉曾提出:“爭利就是爭理”。但遺憾的是,今天的許多日本人在東海問題上依然抱著這種思想。專家認為,中日目前在東海問題上的情況容易導致軍事上的對峙,發展下去也難免擦槍走火。但好在雙方也已經意識到,必須避免這種對立繼續惡化下去。
目前日本正在調整兵力部署,以西南部為戰略重點,明顯把矛頭指向朝鮮半島和臺灣海峽。對于日本近期在東海問題、軍事策略上的一系列動作,專家認為,中日是鄰居,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軍事手段無助于解決東海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對“日本將中國列為假想敵”的報道感到震驚,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無意威脅任何國家。日方公開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無助兩國建立安全互信,只會誤導公眾,進一步損害中日關系,希望日方不要無事生非,人為制造事端。 本報駐日本記者 王穎穎 本報記者 黎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