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天水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發布6起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田代奎主持發布會,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黎平生、第八檢察部主任劉春雨參加發布會,通報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近年來天水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落實檢察司法關懷,努力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要求,結合“司法救助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以及“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等專項活動,突出未成年人、退役軍人軍屬、殘疾人、困難婦女等重點人群的權益保護工作,加大案件辦理力度,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急解困、修復社會關系、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深入推進司法救助工作,自2022年以來案件受理數、實際救助金額實現三年連增,取得顯著成效,為124名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金312萬余元。
增強合力 完善內外聯動救助機制
對內加強制度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人民檢察院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和《甘肅省國家司法救助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堅持“應救盡救”“應救即救”原則,成立了司法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細化了受理、審查、審批、發放等工作流程,確保司法救助工作有序開展。對外持續強化協調聯動,切實發揮司法救助“雪中送炭”“救急解困”作用。市、縣兩級檢察院充分發揮多部門協作優勢,召開部門協作座談20余次,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婦女兒童及老年人權益保障協作機制的意見》《關于開展司法救助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清水縣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工作辦法(試行)》等多部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打牢了多方協作聯動的制度機制基礎,為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了全方位機制保障和法治保障。
綜合幫扶 構建“檢察+”多維度救助模式
積極拓寬救助渠道,開展多級聯合救助,進一步拓展了“司法救助+社會救助”模式,形成了“檢察+助推鄉村振興”“檢察+關愛軍人軍屬”“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和“檢察+婦女維權保護”等多維度救助模式。辦案中統籌主動排摸、線索移送、檢察監督等工作方法,由“坐等送案”轉變為“主動問案”“積極尋案”,使司法救助惠及更多困難當事人。同時以“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為重要契機,推行“一案一方案”的“個性化”救助措施,協調落實社會救助30余人,其中協調落實低保等10余人,落實助學措施15人,落實助殘措施8人,進行心理輔導30余人次,進行臨時性救助7人3萬余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檢察溫暖,切實以檢察為民擔當擦亮了主動創穩底色。
長效救助 打造“一攬子”救助工程
采取引導就業、產業幫扶、協助納入低保戶等方式,打造“一攬子”救助工程,既幫助被救助對象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也幫助他們扶思想、樹觀念、立信心,多措并舉力促被救助對象擺脫實際困難,避免了“只給錢了事”的簡單做法,切實提升了司法救助的辦案質效。通過開展不定期回訪,進一步加強對救助款項使用情況的跟蹤監督,確保每筆救助金都切切實實用在被救助對象生活困境的解決上。三年來,天水市檢察機關已對90余戶被救助對象進行了160余次回訪,重點查看救助資金的使用情況,跟蹤解決被救助對象在就業、醫療、脫貧進度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在案結事了人和上下功夫。
拓展思路 以“數字檢察”賦能司法救助提質增效
以數字檢察建設為契機,積極轉變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以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構建和應用為切口,積極探索搭建司法救助大數據辦案模型,健全與法院的線索發現、移送機制,以進一步提升救助線索來源,擴大線索篩查范圍及準確性,不斷提升救助實效。模型上線運行以來,全市共排查出救助線索15件,已成案辦理5件,實際發放救助金4人10.4萬元。
黎平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 天水市檢察機關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結合“三抓三促”“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行動,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扶危濟困”優勢,聚焦農村地區困難當事人、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積極爭取民政、殘聯、婦聯、社區、村委會等多方支持,持續完善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精準開展司法救助工作,常態化開展對被救助對象的回訪幫扶活動,不斷鞏固深化救助成果,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為平安天水、法治天水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市委政法委、市中級法院、市社會工作部、市民政局、市婦聯有關科室負責人受邀參加新聞發布會,甘肅日報、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甘肅法治報、天水融媒體中心、天水在線等多家媒體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
(新聞來源:天水市檢察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