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中級人民法院會簽《關于開展“隴原風暴”2024專項執行行動聯合協作的意見》,成功執行涉企案件4件,執行到位金額200余萬元。
辦理涉企公益訴訟監督案件18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3件,通過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助推企業行穩致遠。
一個個矛盾化解的背后,是天水檢察機關始終依法履職、全力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向實處著力的積極作為。
2024年2月,最高檢“檢察護企”專項行動部署以來,天水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最高檢、省檢察院“檢察護企”專項行動部署,結合落實省市委“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和“三抓三促”行動要求,緊扣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線,瞄準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司法需求,通過健全機制,強化保護,打造特色,將“護”融入高質效的司法辦案之中,將“實”貫穿于專項行動的始終,以高質效檢察履職助力營造安商惠企法治環境。
建機制,打造護企“工具包”
(一)建立“一把手”工作領導機制,突出高站位推進。全市兩級院均成立由檢察長任組長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確定牽頭部門和聯絡員,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構建“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牽頭部門負責抓總,各部門積極參與”的“護企”工作格局。根據天水實際,制定11項工作重點、25項具體措施,細化專項行動“施工圖”。堅持“兩級聯動、部門協調、分步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通過臺賬式周調度監管,確保目標準確、方向正確、措施有力、取得實效,逐級扛實扛牢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政治責任。
(二)建立護企線索專人辦理機制,突出全鏈條落實。依托“檢聯商會工作站”、12309涉企法律服務綠色通道,主動對接工商聯、商會、民營企業,暢通線索渠道,注重涉企線索收集,建立涉企線索統一管理、跟蹤辦理、協調聯動機制,從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個角度對線索進行分析研判,指派專人負責線索跟蹤、審查、辦理,確保線索核查質效,已核查辦理涉企線索8件,均已反饋答復。
(三)建立內外聯動工作機制,突出全方位協作。強化協調,與法院、公安、工商聯等單位建立協作機制,推動涉企案件快速辦理。市檢察院與市社會綜合治理中心、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等8部門會簽《關于建立執源治理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多部門聯動發力,從源頭上化解企業執行難題;與市中級人民法院會簽《關于開展“隴原風暴”2024專項執行行動聯合協作的意見》,成功執行涉企案件4件,執行到位金額200余萬元。
強保護,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一)聚焦涉企案件辦理,堅持打擊保護并重。依法辦理侵害民企及企業家權益案件77件97人,批捕43人,起訴78人。運用法律監督模型,嚴懲利用“空殼公司”實施的犯罪。通過監督模型“精準篩查”,發現涉企線索8條,制發檢察建議2件,對6人批捕,對30人提起公訴。
(二)聚焦全過程監督,深化“四大檢察”綜合履職。一是加強刑事檢察監督。加強涉企犯罪案件“掛案”及違法查封、凍結、扣押監督治理,排查“掛案”4件,已監督公安機關撤案3件。二是充分發揮民事檢察職能。聚焦涉企債務糾紛、股權分配、合同糾紛等,加強對確有錯誤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的法律監督,共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3件,針對涉企執行問題制發檢察建議35件,以上均已被法院采納。三是強化行政檢察監督。充分發揮行政檢察“一手托兩家”的職能作用,通過跟進監督向涉案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及時糾正涉企行政違法行為,依法保障涉案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對涉企行政爭議案件提出檢察建議3件,均已被采納整改。四是以公益訴訟監督促治理。堅持雙向保護,妥善辦理涉企公益訴訟案件。通過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避免“一刀切”式的機械執法,依法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加強企業防范風險能力,促進企業守法經營,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營企業積極健康發展。2024年以來共辦理涉企公益訴訟監督案件18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3件。
(三)聚焦檢企良性互動,精準對接民營企業法治需求。天水檢察機關始終秉持“企呼我應、企需我為”的理念,圍繞企業所需、所求、所盼,積極搭建“四個平臺”,幫助企業紓困解憂,讓檢察機關成為企業遇到法律問題第一時間想得起、找得到的貼心人。一是搭建“黨建+”護企溝通平臺。跨單位、跨行業組織開展黨建特色活動,通過與商會、企業開展“黨建結對共建”主題黨日活動,以靠前服務、規范引導等方式找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結合點。二是搭建“涉企法律服務綠色平臺”。運用遠程視頻接訪、12309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為民營企業和從業人員權益保護開辟便捷的司法救濟“綠色通道”,對民營企業提出的控告、申訴和舉報線索,及時受理、及時處置、及時答復,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對受理的18件涉企來信來訪案件,均實現了7日答復,3個月辦結。三是搭建“檢企常態化聯系協作平臺”。依托“檢聯商會”活動,做實“檢察機關—工商聯—企業”三方互動,抓好服務陣地和服務機制建設,成立“檢聯商會工作站”8個,開展“檢入商會,問需暖企”活動,召開座談會10余次、調研走訪商會38次、企業200余家,聽取民營企業家意見建議,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收集各類問題線索8件,均已辦結。四是搭建民企法治宣傳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微博號、抖音號融合形成民企法治宣傳平臺,定期發布涉企案例、新實施或修訂的涉企法律法規等,以宣傳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家的法治意識,發布、推廣檢察工作等原創信息60篇,其中在檢察日報、法治網、甘肅法治報、視聽甘肅等省級以上媒體、報紙發表或轉載59篇。開展涉企法律知識專題宣傳40余場次,法律講座5次,向企業發放各類宣傳手冊1500余冊。
創特色,全力答好“護企卷”
(一)立足產業特點,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特色樣本。聚焦“甘谷辣椒”、“秦安蜜桃”、“張家川紅花牛”等特色產業,積極構建知識產權檢察“捕、訴、監、防、治”全鏈條一體化保護機制,同時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打造地理標志、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特色樣本,以檢察履職助力企業更好發展。
(二)豐富聽證形式,現場化解涉企矛盾。充分運用我院創建的“能動履職助力矛盾風險防控工作法”,形成以專業技術人才為“1”,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社區干部等“N”種身份人員共同參與的“1+N聽證”模式,依托市、縣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及檢察機關簡易聽證程序開展涉企矛盾化解。公開聽證評議涉企案件2件。
(三)制發風險提示,切實幫助企業堵漏建制。在辦理涉企案件過程中,強化類案分析研判,將個案預防延伸拓展至行業治理,總結深挖涉企案件背后的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有針對性地向企業、行業協會、主管單位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36份,幫助企業堵漏建制,推動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下一步,天水檢察機關將按照最高檢和省院工作部署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八屆九次全體會議部署安排,堅持依法履職,不斷提升“檢察護企”工作水平,通過綜合履職、高質效辦案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持續深入打造具有“天水特色”的“檢察護企”品牌,護航企業發展壯大、行穩致遠。
(新聞來源:天水市檢察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