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糾治陳規陋習、深化移風易俗,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環節。
為更好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支持移風易俗工作,自覺參與城鄉文明新風培育,堅決抵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全面提高文明素養,近日,市文明辦、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糾治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系列宣傳報道,重點展示全市各縣區、鄉鎮(街道)、村組(社區)的好做法、好典型,宣傳新成效,引領新風尚,為推進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行動、合力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清水縣城科村:村里立下“紅九條”村民樹起新風氣
□新天水記者景春燕王琴
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鄰里矛盾時有發生,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人居環境“臟、亂、差”……在曾經的清水縣金集鎮城科村,這些現象十分常見。然而,走進今日的城科村,整齊排列的房舍、干凈整潔的道路、綠樹成蔭的環境、主題鮮明的文化墻以及文明守禮的氛圍,一股濃濃的鄉風文明氣息撲面而來。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規約。城科村的村民‘從外到內’的改變,都得益于城科村‘紅九條’。”城科村黨支部書記景建安說,幾年前,城科村廣征民意,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村規民約“紅九條”,不僅引導群眾創造文明的生活環境,也同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識。
景建安告訴記者,以前城科村在紅白喜事上大操大辦成風,耗損大量錢財,村民對此不堪重負。為此,主抓全村酒席統一辦理的城科村紅白理事會應運而生。“村‘兩委’把紅白餐桌標準作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抓細抓實抓好,將社會治安、鄉村振興、移風易俗、鄰里關系、婚姻家庭、贍養老人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紅九條’之中,糾正了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推動全村形成移風易俗新風尚。”景建安說。
“現在,村里的紅白喜事酒席操辦全都由紅白理事會負責。村上嚴格按照紅白餐桌標準來操辦事情,如果誰家有攀比的趨勢,理事會就會第一時間介入進行勸阻。”城科村紅白理事會會長謝云立說,經過幾年的運行,城科村紅白理事會規章制度越來越健全,逐步實現事前有人提醒、事中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村已經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敬親、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
以整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為契機,城科村還同時推出了改善不良村風、重視淳樸鄉風的其他幾條村規民約:對于不肯參加公共事務建設者、不履行“門前三包”責任者、貸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規劃亂搭建房屋者、不配合村各項中心工作者、不維護家庭鄰里和諧者、不孝敬父母不贍養老人者和不嚴格管教未成年子女者,都將被“拉黑”三個月。在納入村“黑名單”期間,該戶不得參與村上“五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評先選優活動,直至改正考核合格。
為了讓村規民約“紅九條”不僅“嚴”于紙面、“躍”于墻上,更“印”在群眾心里,城科村還自編自演了一套“村規民約”快板說唱。村干部們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微信群、大喇叭等宣傳媒介,在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各個時間節點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宣傳活動,通過在文化廣場擺放移風易俗宣傳欄、“小板凳”宣講、田間地頭宣講等形式,對村規民約“紅九條”進行廣泛宣傳。同時,通過“美麗庭院”“鄉賢模范”“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評選等活動,激發村民共治共建共享的熱情。
“規”住歪風舊俗,“約”出時代新風,村規民約“紅九條”如春風化雨般影響著城科村群眾的一言一行,逐漸繪就了一幅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幸福新畫卷。村民們都說,“紅九條”改變了昔日村里的陳規陋習,為群眾增收致富加入了“催化劑”,也讓今日的城科村與過去大不相同。
(來源:新天水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