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離散今團圓 母子重逢話親緣
——天水市救助管理站接好尋親“最后一根接力棒”
![](/Files262/BeyondPic/2024-8/28/24082815193b08bfca9100776c.jpg)
2024年8月27日,在天水市救助管理站,王娜(化名)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女兒盼盼(化名)的歸來。“這下可好了,我心里踏實了。”她激動地與工作人員分享著這份喜悅。五年的漫長離別,如今失而復得的親情顯得格外珍貴。
![](/Files262/BeyondPic/2024-8/28/24082815199e0a0181f4097348.jpg)
失散的盼盼得到溫情救助
時光回溯到2019年2月27日,東莞市公安局橋頭分局橋頭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一名女子情緒激動地當街踢打一名未滿一歲的女嬰。值班民警迅速趕赴現場,發現該女子精神混亂、胡言亂語,無法正常溝通。后經東莞市橋頭社會事務局協調,該女子被送往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經確診該女子患有精神疾病。為保護女嬰,東莞市橋頭社會事務局將女嬰送至東莞市社會福利中心臨時托養。
患病的王娜在醫院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后,病情有所好轉便離開了,對踢打孩子及孩子離開的事情記憶模糊,只知自己丟了孩子。此后,她輾轉回到家鄉,自此與孩子失去聯系。而盼盼則一直由東莞市社會福利中心托養至今。
![](/Files262/BeyondPic/2024-8/28/2408281519012bb265af0a5083.jpg)
母女終于要團聚了
多年來,東莞市社會福利中心通過多種途徑為盼盼尋親,卻始終無果。漫長的尋親之路,工作人員從未放棄,他們一直努力堅持著。功夫不負有心人,2024年8月,終于有了喜訊。經多方努力,確定盼盼的母親是戶籍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王娜。五年前,王娜已和戶籍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楊成(化名)重新組建家庭,并生下一名四歲的兒子。工作人員電話回訪得知,王娜也一直在尋找女兒。
得知孩子還在且即將見面,王娜將此事告知丈夫楊成,并講述了自己的過往。楊成沒有絲毫抱怨,欣然表示愿意接回孩子撫養。為了讓女兒回來后住得舒適,楊成提前為女兒購買生活用品,還讓孩子姑姑幫忙挑選漂亮衣服、準備玩具和禮物。一大家子人都在為迎接新成員而努力,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未曾相見的孩子的熱誠歡迎。
![](/Files262/BeyondPic/2024-8/28/2408281519d77581c2198ae3fc.jpg)
全力接好尋親“最后一根接力棒”
當天水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負責人接到東莞市社會福利中心傳來盼盼尋親成功并希望協助接回的消息后,內心激動難抑。他立刻行動起來,第一時間與盼盼母親取得聯系,并與其丈夫楊成細致溝通接回事宜。為了成就這一家人的團圓,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以多種方式全力接好尋親“最后一根接力棒”。提前安排車輛在天水南站耐心等候接站;同時通知盼盼父母早早來到站里,滿心期待地等待孩子的歸來。工作人員與盼盼父母共同沉浸在即將見到孩子的激動氛圍之中。
終于,孩子到救助站了。市救助管理站領導親自為孩子送上嶄新的衣服,以此表達對孩子的深切關愛,同時向這一家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Files262/BeyondPic/2024-8/28/24082815198307b8f936407217.jpg)
隨后,工作人員送上貼心準備的八寶粥等食物,帶領孩子和其父母到站心理疏導室,由專業社會工作師與孩子及其家人促膝交流,通過溫暖的話語,對孩子離開熟悉環境來到陌生環境的不安情緒進行心理疏導。并細致地與孩子父母溝通,叮囑他們:在飲食方面多做米飯,讓孩子在習慣吃米飯的同時,逐漸對吃面食有一個適應過程;提醒他們晚上睡覺讓孩子隨身攜帶的心愛玩具陪在身邊,讓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或情緒波動時獲得安慰;在語言溝通上,建議他們盡可能使用普通話,這樣更便于孩子理解,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新家生活。一切交代妥當后,為讓團聚的一家人早點返家休息,工作人員不辭辛勞,將孩子及其家人安全送回。至此,這場充滿溫情與希望的救助接力賽圓滿收官。
(來源:天水市民政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