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盛世博動隴原】雅韻端午仲夏添香之“紋畫真香”
——天水市博物館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又是一年粽飄香,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在2024年端午節日當天,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天水市博物館開展了“雅韻端午仲夏添香之‘紋畫真香’”暨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傳說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因此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據史書文獻記載,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
今天在宣教老師帶領下,將傳統文化與天水本土文化及博物館藏品相結合,在參觀博物館陳列文物的同時,帶領孩子們共同學習中華傳統、了解歷史文化。
在宣教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首先走入天水市博物館,從遠古陶器到商周青銅,觀察其中的紋飾裝點,器型演變;學習陶器、青銅器及瓷器的歷史和相互關系,了解器物上的紋飾如何從質樸走向精美繁復。參觀過程中同學們邊聽邊觀察,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老師的趣味解答,共同沉浸在這段有趣的歷史之中。
其后,宣教老師以紋飾中的“神龍”為切入點,引出中國的“圖騰文化”,向同學們介紹“龍鳳”形象的演變及發展,并由此引入“端午文化”。從最熱鬧的龍舟比賽,到最常見的粽子、香囊。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同學們完成從博物館到研學課堂的轉換。
為讓同學們更深入的感受課程的目的,本次活動以香囊制作的形式,帶領同學們體驗從選香料到香囊配色,從拼貼到縫制的完整制作過程,讓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能夠了解香囊制作的美學價值,從力所能及的課程中增長藝術修養,學習手工技藝。
此次活動旨在讓同學們充分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增強同學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感和認同感。通過寓教于樂的社教活動,完成的不僅是文物的認識和香囊的制作,更是對文物背后的故事與端午文化的獨特歷史價值的挖掘。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