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和提質增效行動,圍繞打造果菜畜藥高品質現代化特色農業先行區,搶抓5年過渡期財政銜接資金向特色產業傾斜的難得機遇,聚焦“人老樹老技術老”難題,創新實施果園改造提升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獎補政策,探索蹚出了以獎補牽引帶動果業提質增效行動新路子,有力促進了傳統特色果業穩面積、提質量、降成本、防風險、增效益。2023年以來,全市實施果園改造提升6.22萬畝,新建果園防災減災設施6035畝,在建果園改造提升0.93萬畝、果園防災減災設施8555畝;累計預安排獎補資金2.64億元,2023年已兌付1.3385億元。
一、精心謀劃定政策。一是市級出臺政策。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市級出臺獎補政策,縣區落實獎補資金”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出臺《天水市果園改造提升獎補方案》《天水市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獎補方案》,計劃2023—2025年,按照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對矮砧密植栽培、喬砧短枝栽培、大櫻桃新優品種栽培、新優品種高接換優栽培等4種改造模式,分別按每畝不低于8000元、4000元、3000元、10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對新建果園防雹網、多防棚的,分別按每畝不低于3000元、1萬元的標準進行獎補,示范帶動全市改造提升老果園10萬畝、新建果園防災減災設施5.5萬畝以上。二是縣區細化方案。各縣區立足特色優勢,制定細化獎補方案。秦州區側重開展大櫻桃果園改造提升;麥積區、秦安縣分別將葡萄、蜜桃納入改造范圍。秦州區、麥積區分別將多防棚補助標準提高到1.5萬元、2萬元。三是提前安排資金。年初,指導督促縣區統籌整合財政銜接資金、涉農資金、東西部協作等資金,切塊安排專項獎補資金,確保獎補資金需求。
二、宣傳培訓強引導。一是加強宣傳動員。搶抓冬季農閑時節和年底務工人員返鄉時機,采取廣播、微信宣傳和縣、鄉干部及業務骨干上門宣傳等多種方式,向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負責人及果農宣傳解讀獎補政策,有效調動了果農及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二是提前摸底謀劃。組織人員逐村逐戶開展果園建設現狀摸底調查,分品種、分樹齡、分模式摸清底數、摸準情況,統籌規劃布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苗木選調,夯實工作基礎。三是抓實培訓指導。組織編寫了《天水市果園改造提升技術要點匯編》,春節后,邀請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馬鋒旺等知名果業專家,與市級12名果業專家、42名技術骨干組成的7個市級服務隊,深入縣區及重點鄉鎮、村和果園改造一線,開展培訓指導,解決技術難題,累計開展培訓262期2.44萬人次,線上參訓16.99萬人次,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抓點示范快推進。一是堅持示范帶動。倡導“集中力量辦點、示范帶動全局”的方式,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累計創建果園改造提升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示范點44個1.76萬畝。麥積區在石佛北山片區集中連片改造果園2000畝,輻射帶動周邊5鎮48村656戶果農及24個合作社改造2704畝。二是推廣新品種新模式。集成推廣天汪一號、俄羅斯8號、北京7號等新優品種和矮密栽植、水肥一體、農機農藝融合、種養循環等模式,促進品種結構優化和宜機化生產。秦州區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改造提升果園506畝,建成1萬頭生豬養殖場、2萬噸生物有機肥和3萬噸水溶有機肥生產線,形成了“果—畜—沼”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三是強化利益聯結。堅持把果園改造提升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與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培育經營主體、促農增收有機結合,推動果業提質升級、聯農帶農。麥積區花牛鎮九峪村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兜底收回經營不善、果園無效益、流轉費未落實的600畝老舊果園,統一進行改造提升,既解決了果園撂荒、土地流轉費無著落問題,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秦州區關子鎮新堯村、石泉村采用“村黨支部+村股份經濟組織+種植大戶+農戶”的托管代種建園模式,將原效益不高的500畝核桃園改造為櫻桃園,并套種中藥材,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四、從嚴把關保質效。一是嚴把苗木關。堅持外調、內育相結合,擇優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耐寒、耐旱、抗重茬青砧砧木和新優苗木58萬株,引導有技術、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果農大戶建立苗木繁育圃336畝,自育苗木142萬株,確保苗木“根正苗紅”,有效保障了果園改造提升苗木需求。二是嚴把實施關。嚴把老樹挖除、土地整理、打點放線、豐產溝開挖回填、土壤消殺改良、栽植覆膜、附屬設施配套等關口,全面落實栽后追肥、補水、病蟲害防控、間作套種等管護措施,確保實施質量。三是嚴把驗收兌付關。嚴格實行村級申報、鎮級初審和部門審核程序,采取“一測二看三查四公示五審核六兌付”模式,全面規范驗收審核和獎補資金兌付程序,確保實施過程真實、驗收程序規范、資金使用安全。
五、強化保障促落實。一是高位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市委農村工作會、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會、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上,對果園改造提升工作進行重點安排部署;兩次致信縣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提醒督促。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先后3次在4縣區召開現場推進會,學經驗、找差距、促進度、抓落實。二是壓實包抓責任。將果園改造提升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作為對縣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年度考核和平時督查考評重點,納入年度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獎懲。指導縣區建立落實農業農村部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果業技術骨干包重點片區的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制,全方位推進實施。三是強化調度通報。市、縣區圍繞計劃任務、老樹移除、土壤處理、開挖整地、苗木繁育調運、定植管護、獎補資金兌付等進行調度通報,通過清單化管理、節點化推進,有效促進了任務落實。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