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三加強三著力” 推進“信用創新實踐”
——天水市自然資源局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推進全市自然資源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誠信水平,天水市自然資源局多措并舉,扎實做好自然資源領域信用信息采集、確認和運用工作,持續推動全市自然資源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打造天水市自然資源信用體系建設新局面。
一是加強信用信息歸集,著力推進“信息化”。成立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領導小組牽頭抓總、業務科室具體落實、相關科室配合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政策法規科設為信用考核辦公室,作為全局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執行機構,確保行業信用建設高效運轉、順利推進。同時,充分依托市級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明確專人負責,按照“誰經辦、誰采集;誰提供、誰負責;誰分管、誰擔責”的原則,積極開展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公示,做到“受理—辦結—公示”閉環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庫,推進數據信息化。并按照報送端口、報送時間、報送格式等方面要求,將相關信息錄入至信用信息平臺,使各類信息實時入庫,防止數據標準不統一、不規范的問題,進一步方便了企業、群眾辦事,為推動政府高效治理、高質量服務企業群眾,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支撐。
二是加強政務誠信建設,著力提升“公開率”。全面加強干部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充分利用黨組(擴大)會議、局長辦公會、職工大會等會前學習,結合業務培訓等多種方式,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學習信用管理相關政策文件,讓全系統工作人員掌握信用信息公示流程、要求,確保行政許可作出后第一時間進行信息公示,切實提高干部專業素養,強化干部的服務意識。截至目前,共組織列會學習10次,利用局機關一樓大廳電子屏幕累計播放相關政策法規100小時。積極推行政務公開,織密公開網、提升公開率。堅持以市場配置資源要素,依據《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礦產資源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聚焦土地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信用體系建設、礦業權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中介服務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工程項目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等6個方面,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承諾審批時限、公開審批結果,并將所有審批事項納入政務中心監管,接受政府考核、群眾評價。今年來,已主動公開規劃相關信息3條,政策解讀4條,礦業權和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公告10條,重要文件4條、預算決算信息2條,共計23條。持續打造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鞏固提升“雙公示”工作成績,堅決落實政務失信“零容忍”制度,全力推進自然資源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三是加強信用宣傳力度,著力增強“認同感”。每年利用主題黨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為相關企業介紹自然資源領域,如前期規劃、供地保障、行政審批、建設監管、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多個關鍵環節的程序流程,號召行業內企業就網上掛牌交易、土地出讓等事項依法依規誠信辦事,創建誠信企業,樹立誠信理念,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結合自然資源政策法規“進縣區、進鎮街、進村居、進校園”活動開展宣講,積極宣傳社會信用體系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樹立誠信理念,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結合行政審批、不動產登記等一線窗口,組織不同層面、形式多樣的自然資源領域信用宣傳。今年來已為企業和群眾講解信用體系建設50余次,發放宣傳頁200余份;電子宣傳屏、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推送信息50余條,張貼信用體系建設標語20余條,全面提高社會誠信意識,讓“宣傳入心”。并通過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宣傳,引導企業和群眾守信守諾,做到失信行為的事前防范、事中提醒、事后監督,有效降低失信風險,為社會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聞來源:天水市自然資源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