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遍地開
——天水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冬春時節,行走在龍城天水,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文明之花處處盛開。
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文明新風吹遍鄉村社區,志愿服務活躍大街小巷……如今,天水市7個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4個實踐所、2846個實踐站、346個實踐點(基地),已成為百姓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驛站”,48.5萬名“志愿紅”讓“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成為現實。
搭講臺:凝心鑄魂強陣地
日前,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群眾圍坐一起,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旁的“書畫下鄉”條桌前,前來觀看、領取對聯的群眾絡繹不絕……
小河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桃桃說,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用老百姓愿意參與的方式開展各種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才能成為凝聚群眾向心力的“大課堂”。
同樣在甘谷縣八里灣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設的“朝陽講堂”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在開展理論宣講和業務培訓的同時,利用志愿服務小分隊,廣泛開展助學支教、扶危幫困、文化惠民展演等活動,實現了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互融互促、齊頭并進。
“2023年,天水市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4.2萬余場,受教育群眾222.6萬人次。”天水市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姚祎說。
建舞臺:貼心服務亮底色
隨著一陣清脆的下課鈴聲,清水縣第四中學初三一班學生楊士豪滿臉笑意地走出教室!敖裉焖鶎W的內容,村里的志愿者老師已經幫我輔導過了,老師的提問我都能回答上,因此還受到了表揚!睏钍亢勒f。
楊士豪是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人,自從村里實行志愿服務“傳幫帶”教學機制以來,楊士豪的學習一天比一天好。同村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上門或網絡視頻的方式結對為村里的孩子輔導功課,不僅緩解了家長的壓力,還有效帶動了村里尚文重教的良好風氣。
林屲村只是天水市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天水市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充分吸納整合機關干部、鄉土人才、先進模范、鄉賢能人等人才力量,充實壯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理論宣講、生態環保、助殘幫困、應急救援等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全市組建志愿服務隊伍6715支,注冊志愿者48萬多人。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出‘潔凈家園’‘文明七進’等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聚焦養老、育幼、幫困以及搶險救災等問題,推出‘好婆婆好媳婦’‘一對一獻愛心’‘四點半課堂’‘一米陽光’等特惠性志愿服務項目;針對空巢老人,全力打造‘愛心發屋’鄉村全覆蓋工程,為困難群眾解決‘理頭難’問題!币Φt說,我們還結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組建了“大學生助學志愿服務隊”;著眼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精心推出“文明實踐集市”等互惠性志愿服務項目。
筑平臺:崇德向善促和諧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家里的自來水管凍破了!薄奥犝f手機上能交醫保了,可是我們不會用。”在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王家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群眾反映著問題。
“我們開展‘圍爐煮茶話新風’活動,將會議室座談會搬到了火爐旁,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談心,不僅距離近了,心也更近了。”王家店村黨支部書記王文斌說。
在麥積區元龍鎮井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巾幗家美積分超市里,村民南小鳳一邊兌換生活用品,一邊開心地告訴記者,沒想到通過打掃環境衛生、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等文明行為攢積分,就能兌換到生活用品,真是太高興了。
天水市各縣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社會多元化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群眾的文明行為進行量化,以文明積分形式兌換物質獎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做善事、行善舉、自覺踐行鄉村文明行動。目前,天水市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有501個,以“小積分”撬動“大文明”,構建起了一個良性循環體系,善行得以傳遞,文明得以彰顯,文明新風得以培育。
天水市還持續在弘揚傳統美德、移風易俗上下功夫,全面倡導厚養薄葬的孝德理念,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教育引導和規范約束作用,切實解決農村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陋習,營造了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環境! 。ㄞD自《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