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天水市低溫凍害、霜凍等自然災害和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等病蟲災害多發易發,對全市農業生產造成威脅。今年以來,天水市牢固樹立“防災奪豐收”和“減災就是增產”的理念,持續完善防災減災體制機制,落實落細防災減災措施,加快推進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建強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全方位提升農業防災抗災能力,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有力,為全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聚焦早防范,全面提升災害防范應對能力。完善防災減災機制。組建由水務、農業、金融、保險、財政、氣象等行業專家組成的農業防災減災專家組,建立市縣鄉聯動機制,形成農業防災減災全部門協調響應機制和縣鄉村三級信息報送機制,確保快速反應、科學處置。強化監測預警。實行自然災害零報告和日調度機制,提前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和抗災救災技術措施,印發實施《關于切實做好果樹花期霜凍和低溫凍害防范工作的通知》《2023年天水市“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天水市科學抗災促春管奪夏糧豐收實施方案》等災害防范指導性文件,指導農民群眾做好防范應對工作,積極協調開展人影作業,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科學開展果園抗災。今年4月3次春季果園低溫霜凍天氣和8月份甘谷磐安鎮冰雹等災害發生后,及時組織技術干部了解受災情況,組織果農采取果園灌水、覆膜、覆草、噴施葉面肥等霜凍、冰雹災后補救措施,最大幅度減少果企果農損失。糧食抗災奪豐收。科學應對高溫干旱、病蟲危害,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鄉鎮開展旱情災情調查和技術服務,分區包片推進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措施,完成“一噴三防”188.7萬畝、“一噴多促”面積62.353萬畝。吸取河南“爛場雨”的教訓,開展龍口奪糧搶收行動,設立機收保障熱線電話12個、跨區機收服務站16處、農機定點加油站27處、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7個,落實高速公路聯合收割機運輸車輛免費通行政策,保障豐產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137.96萬噸,同比增長2.21%,增幅居全省前列。
二、聚焦補短板,加快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提質增效。堅持把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作為推動果品產業迭代升級的重要抓手,市委辦、市政府辦出臺實施《天水市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獎補方案(試行)》,三年內計劃新建果園防災減災設施5.5萬畝以上,示范帶動全市果品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市上將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和市級對鄉鎮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督查考評范疇,市縣協同、各方參與、合力推進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全市新建果園防災減災設施5736.8畝,果園防災減災設施覆蓋面不斷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油安全根基。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優先保障領域重點給予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畝均投資由1200元提高到1500元以上。全面加強從項目選址、初步設計、施工質量、資金使用、建設進度、竣工驗收、建后管護的全流程管控,全市建成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19.73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4.16萬畝,農業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和適應性進一步增強。
三、聚焦抓關鍵,積極推廣抗災品種和技術。積極開展抗災優良品種培育。以豐產優質抗銹小麥品種、抗旱耐寒冬油菜、抗晚疫病馬鈴薯等品種選育為重點,多年來,累計育成中梁系和天選系小麥品種120個,天油系油菜品種16個,天薯系馬鈴薯品種20個,天椒系辣椒品種20個,從根源上提升農業抗災能力。全力推廣抗災技術。完成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面積80.1萬畝,其中秋覆膜5.1萬畝、頂凌覆膜75萬畝,引進馬鈴薯地膜高壟覆蓋栽培、納米Fe微肥化肥減量等技術11項,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57.45萬畝,有效實現土壤培肥、增溫保墑、抗旱增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新建果蔬鋼架大棚0.58萬畝、連棟溫室16萬平方米,維修加固日光溫室、塑料大棚7.8萬畝,更換塑料棚膜2.6萬畝,加裝三層保溫棚膜5.4萬畝,新建多防棚及其它防災設施586.5畝,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機裝備推廣應用。補貼各類農機具12694臺,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點28個1.84萬畝,完成機耕605.83萬畝、機播223.51萬畝、機收233.05萬畝,全市農機化率達到53.39%,為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災害風險提供了堅實裝備支撐。
四、聚焦強保障,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壓緊責任抓質效。堅持把農業保險作為防范化解農業風險、減少農業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組織各縣區全面摸底、申報、核準,嚴格落實農業保險“二上二下”流程,將年度任務分解到鄉鎮、村組,壓緊壓實各級責任,高質高效推進,全年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業保險保費補貼5859萬元,提前超額完成開花類作物承保面積61.76萬畝,為有效防范“倒春寒”風險提供了保障。全市農業保險工作受到省農業農村廳的通報表揚,并在全省農業保險培訓班暨農業保險論壇上作了交流發言。宣傳動員抓實效。通過網絡、微信、發放宣傳彩頁、張貼標語、舉辦培訓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普及農業保險政策,靈活采取實例講解、對比算賬等方式,激發廣大群眾參保投保的積極性、主動性,落實種、養殖保險193.58萬畝(頭/只),占年計劃的102.15%;“蘋果+期貨”項目規模達到11.7萬畝,較上年增加3.7萬畝;累計簽單保費1.33億元。保險理賠保成效。協調各承保機構開啟理賠綠色通道,主動對接鎮、村,分片區開展查勘理賠工作,切實做到迅速到場、壓縮程序、高效理賠。累計報案2.05萬件,理賠8841.27萬元,受益農戶7.05萬戶次,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凸顯。
(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