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虛此行》介紹
![](/Files262/2023082621004083025.jpg)
《不虛此行》是由曹保平監制,劉伽茵編劇并執導,胡歌領銜主演,吳磊、齊溪主演,白客特別出演的電影。該片將于2023年9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Files262/202308262047115612.jpg)
該片講述了一個“掉隊”的普通編劇聞善偶然中開始以撰寫悼詞為生,在與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聞善慰藉他人、也獲得了溫暖,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故事。
天水花牛蘋果的來歷
![](/Files261/BeyondPic/2022-9/10/220902112400b43d9ae6287034.jpg)
1、栽培歷史。天水市種植蘋果始于1927年。1956年,天水市麥積區廿十里鋪鄉花牛寨村從遼寧省熊岳鎮引進紅元帥、金冠、國光等10個蘋果品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10個苗木品種都栽培成功,其中紅元帥以色、形、味俱佳而冠壓群芳。1965年秋,花牛村果農精心挑選出兩箱剛剛采摘的蘋果向毛主席寄去,表達對主席的敬仰,主席品嘗后,非常喜愛,并在家中會見時任甘肅省省長的天水籍著名人士鄧寶珊時,用天水蘋果招待他,稱贊道:“你家鄉天水的蘋果好吃!”。此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致函,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寫信致謝,感謝果農們的盛情厚意,并高度贊揚了蘋果的質量,希望他們繼續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績,還寄來了四十四元八角二分錢,作為寄蘋果的費用。花牛村將感謝信勒石樹碑,永志紀念。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5/09091614408d56908b60a5847a.jpg)
2、花牛蘋果來歷。1963年,花牛村培育的紅元帥首次運至香港試銷,為了便于了解試銷情況,技術人員在蘋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鉛筆注上“花牛”二字,作為記號。香港辦事處將“花牛”紅元帥賣給英國貿易商,英商又轉銷給美國貿易商,幾經品嘗,“花牛”蘋果異彩初放,轟動一時。當時香港報紙說:中國的西北地區有個“花牛國”,生產最優質的“花牛”蘋果,果型、肉質、含糖量等項指標均優于美國的王牌蘋果“蛇果”,并壓倒世界各國名牌蘋果。中國農科院果樹所(新紅星開發組)在《對我國新紅星蘋果栽植區劃的初步意見》中講到:天水所產的“花牛”蘋果,在香港國際市場上售價很高,為我國出口蘋果中信譽最高、數量最多的一個出口商品。以后,我國正式以“花牛”作為蘋果商標,向外大量出口。1974年國家外貿部、林業部正式確定天水為六大蘋果外銷產地之一。
天水花牛蘋果:為國爭光 “紅”遍世界
![](/Files262/2023082620541489350.jpg)
天水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素有“隴上江南”的美譽。這里位于北緯35°黃金農業種植帶,獨特的氣候和優越的地理資源優勢,非常適宜生產花牛蘋果,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這里出產的花牛蘋果色澤艷麗、果形端正、肉質細膩、香氣濃郁,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1986年,“花牛蘋果”正式注冊我國最早的蘋果商標,先后榮獲“中華名果”“中國知名特產”稱號和第十六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16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列入國家地理標志重點聯系指導名錄。目前,天水花牛蘋果栽培面積達78萬畝、產量150萬噸、產值40億元,建成亞洲最大的元帥系蘋果生產基地。
多年來,在天水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花牛蘋果作為天水果品的拳頭產品,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專業化銷售”的發展思路,深入實施果品產業迭代升級工程,集中資源和力量,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國內先進的耐寒耐旱、抗重茬青砧砧木和俄矮二號、瑪斯特等新優品種,建成甘肅省唯一的“蘋果種質資源庫”,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天汪一號”元帥系蘋果新品種。廣泛推廣應用現代蘋果標準化栽培技術,先后制定印發了兩個“三品一標”、“甘味”品牌建設、老果園改造提升獎補等方案,嚴格執行產地環境、投入品管控、農藥殘留、產品加工、儲運保鮮、分等分級等全產業鏈標準,建成兩個農業農村部蘋果標準園、20個省級蘋果標準園、全省一流的麥積區南山15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天水市每年制定花牛蘋果適期采收指導意見、發布倡議書,引導生產經營主體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交易,按照不同區域不同海拔分時段采摘,保障花牛蘋果品質,全市果品標準化生產率達到69%、優質商品果率達到了77%,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綠色食品標準,獲準使用綠色食品標志,近三年送檢的蘋果樣品均符合NY/T 844-2010標準,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典范。麥積區成為馳名中外的“花牛蘋果”故鄉,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2年成功申報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Files262/BeyondPic/2023-8/8/E1FF0296AC4AFB41A2A284D6B2A_ADA7F560_212629.png)
為全面提升天水花牛蘋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天水市連年舉辦“花牛蘋果大獎賽”等系列宣傳推介活動,積極參加國內外農產品交易會、博覽會,與同類產品比品質、拼市場;與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對接合作,借助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營銷方式宣傳推介,天水花牛蘋果品牌評估價值達到55.51億元,入選“甘味”十大地方公用精品品牌,躋身全國果品品牌15強,進入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百強榜單,連續6年榮登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
如今,天水花牛蘋果已被中外眾多專家和營銷商認可,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并稱為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引領著天水地區蘋果產業的發展,花牛蘋果不僅成為天水特色農業的主打品牌,也成為全省、全國果品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花牛鮮紅
□ 李曉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0月11日 第 11 版)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710111536b7a3b97a970600c4.jpg)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0月11日 第 11 版 截圖)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71011153612c2a8e4cbe2c218.jpg)
(截圖)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709291345d18dd592e46a5724.jpg)
(花牛蘋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這首禪詩,自宋代流傳至今,描繪著恬淡自在的人生大境界。這境界,在天水,都實現了。黃、綠、紅、白、藍五彩天水,應著人生的豐富與和諧。伏羲十二大功績之一的定節令,即以天水為二十四節氣的觀察確定基點,物候隨節令而變,春則姹紫嫣紅,秋日明月懷人,夏季山風送爽,冬天白雪如銀,更美好的,是美景掩映下的美麗收獲。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40913205121966090b2ba4234.jpg)
蘋果手機面世后,有人編段子,世界上最偉大的蘋果一共三個,上帝的蘋果、牛頓的蘋果、喬布斯的蘋果。《小蘋果》火了,偉大的蘋果家族又增加了非物質成員。如果讓天水人投票,有一個蘋果一定會入選,而且排名第一,那就是花牛蘋果。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2610_2014082410431020AN6P.jpg)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409101755eaac2d099410f718.jpg)
沒來天水,就聽說過花牛蘋果,望文生義地以為,是用牛糞施肥生長的果樹,或者像奶牛一樣可愛而多產的蘋果。結果錯得影都沒了。花牛不是牛,而是一個村子,高鐵天水南站,就位于花牛村附近。以村名為果名,源于一個有趣的誤會。1965年,花牛村把新培育的蘋果送到香港參展,當時沒有品牌意識,有果而無名,只得在包裝箱上寫上產地“花牛”二字為識。未料,花牛蘋果比起東洋味的富士、傳統味的元帥、主旋律的國光,還有西洋味的蛇果,更接地氣、更親切、更溫暖,因色澤濃郁、甜脆可口、形狀優雅而廣受喜愛。像我家鄉的汾酒,在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獲金獎后聲名鵲起一樣,花牛蘋果也是出口轉內銷,正式成了著名蘋果品種。“花牛”,字面指牛,實際是村,揚名在果。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09091614408d56908b60a5847a.jpg)
花牛蘋果最著名的“形象代言人”,是毛澤東主席。正如湖南茶農“挑擔茶葉上北京”,蘋果在國外成名后,花牛村兩位村民自發給毛主席寄了兩箱。毛主席很喜歡,用來招待客人,對時任甘肅省長的天水籍民主人士鄧寶珊稱贊道:你家鄉天水的蘋果好吃!而且,委托中央辦公廳給兩位村民來信致謝,還寄上44.82元蘋果錢。主席喜食辣椒,親自贊揚的水果,似乎只見兩種:喜愛廣東芒果,不舍得吃,送給工人;收到天水花牛蘋果,愿與眾樂,和客人分享。1935年,長征路上,毛主席率紅軍過天水,三十年后,主席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水的心意。我感覺,毛主席喜愛的,不僅是花牛蘋果的口感,還有它的外形。均勻突出的五角,讓他回憶起紅軍的八角帽,“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當年的流血戰斗,終得幸福甘甜。至今,武山縣原樣保留著毛主席故居,櫥窗中的毛主席回信,供人瞻仰。那棵蘋果樹死而不倒,風采依舊。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2_2016090418240027yF50.jpg)
古人云“春深似海”,極言春天花色濃郁,這是春天整體呈現的效果。而見了花牛蘋果,只一顆,就會強烈地體會到,什么是紅得濃郁。來天水工作一年多,口頭語里多了一個詞:扎實。花牛蘋果,就紅得很扎實!還學會一個詞:閑的。可用語境很豐富,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我感覺,這兩個詞,很神準地傳遞出天水人的性格,既有儒家的認真踏實,又含一分道家的超逸灑脫。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2_2016090418240024Jw8S.jpg)
道家自老莊以降,博大精深,其實核心就一句話,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花牛蘋果一個明顯特點是容易糖化。不像富士的甜脆、金帥的爽利、國光的柔香。我老家院子里有一棵國光蘋果樹,從幼果到成熟,一直細細地綠著。摘下后,卻越放越黃,香氣越來越濃。媽媽把它們放在衣箱里,衣服都飄著果香。一直放到過年,成了全村人的稀罕物。有時忘記拿出來,國光果慢慢萎縮,卻不腐爛。宋代詩人鄭思肖《寒菊》詩云“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國光果也寧萎不腐。老家院子里的果樹,自然早已被砍伐,國光這個品種,也逐漸消失不名。花牛,這個滿含泥土氣的國產品牌,和“國光”氣韻相似。糖化后的花牛蘋果,外形不散,果肉卻綿軟如怡,可以拿勺子舀著吃。有句話說,下至不會走,上至九十九,都能吃花牛。魯迅自喻作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花牛蘋果也一樣,汲取露、汲取水,汲取大地之營養,奉獻由剛而柔的神仙佳果。牙齒沒長出來,或者已然脫落,都能得到花牛的滋養。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09082917481f34251c1f096f7e.jpg)
南宋詩人劉克莊《鶯梭》詩敘織布曰“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值得成。”花牛蘋果天生地長,非人力所能及者,然而我們收獲的花牛,卻蘊含了果農辛勤而科學的勞動。先前觀念里,判斷一棵果樹好還是不好,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結子“稠不稠”,“果實累累壓彎了枝頭”就是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今天的花牛卻恰恰不能這樣。蘋果花開,五朵一簇。第一道工序,就是疏花。手工摘去四朵,僅余一朵,減少數量,保證質量。果實結出,又需疏果,果與果之間,留出足夠空間,促其成長而壯大。至夏季,每顆蘋果都人工一個個套袋,給幼小的蘋果,穿上防護服。烈日當空,枝繁葉茂,此事辛苦,自不待言。然功用亦大,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農藥噴到果實,確保綠色無污染。到果園,見碩果垂垂的樹下,長長地鋪著亮銀色的膜,但不是常見的塑料薄膜。我不解,果園主人答,是反光膜,陽光反射,照到下垂的蘋果頭部,保證光照均勻,每個花牛蘋果,都紅得秋深似海,紅得像天水人的心一樣扎實。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4091017520f203fd552987374.jpg)
上海話里,有個很有表現力的詞組“賣相好”,可以指東西,也用于形容人,意思相同——漂亮。沒有兩個果子是相同的,把賣相最好的果子挑出來,才能賣出好價錢。果庫里,一顆顆果子,在如骨節連綴成的傳送帶上排排坐著,緩緩流過,每經過一個出口,都有一些果子跳下來。我又外行了。果園主人解釋,一個個“骨節”,就是一個個精確到克的秤,不同大小的果子,從不同通道收集起來。果然,果筐上,標著95、90、85、80等。我總算開了點竅,試著問,是蘋果的直徑吧。主人頷首。
![](/Files254/BeyondPic/2017-10/11/1409161808d08b32358e7df65d.jpg)
人常說,花牛蘋果和美國蛇果很相似,可美味美觀美顏而不生于美國的花牛蘋果,和蛇果實在不搭界。其實,“蛇果”是Red delicious appale的音意混譯,意即紅而美味的蘋果。天水國際陸港建設正穩步推進,花牛蘋果,也將隨現代國際貿易和物流,遠銷外面的世界。金發碧眼的老外,也會咬一口果子,深吸一口氣,感嘆Red delicious huaniu!
![](/Files262/BeyondPic/2023-6/22/22082016224ee2daec264b4b0c.jpg)
李曉東,一九七四年生,山西武鄉人,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曾任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調研員、副處長,中央巡視組副處級、正處級巡視專員,中國作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小說選刊》雜志副主編,甘肅省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研究方向為明清白話小說、中國現代戲劇、新時期文學,散文創作有“天風水雅——天水散文系列”“鄉土·礦山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