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天水市現有果園面積230萬畝,2022年果品產量達到257.4萬噸、產值達108.6億元,以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秦安蜜桃等為主的特色優勢果品產業,已發展成為促農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全市加快建立健全果園防災減災體系,積極應對氣候復雜,低溫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等對果品生產帶來的影響,果業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穩產優產根基進一步夯實。
一、大力開展宣傳引導。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把果園防災減災宣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微信群、廣播、新聞媒體等方式,向果品生產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宣傳果園防災減災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提高開展果園防災減災的積極性,為果園防災體系建設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同時,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果品生產重點鄉鎮干部職工,深入果園基地,講授果園防災減災和果園保險等相關知識,具體指導果園防災減災措施落實。
二、強化預報預警防范。農業、氣象部門緊密聯系、積極配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每年在不同自然災害易發時段,印發預防通知,宣傳應對技術措施,引導果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和果農克服麻痹僥幸心理,提前做好預防。在災害天氣到來前,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安排部署果園自然災害預防工作和災后補救措施,做到早預測、早通知、早部署、早防范。市縣果業部門全面落實應急值班制度,技術人員深入果品生產重點區域蹲點技術指導。
三、狠抓防災減災設施建設。通過項目扶持和引導生產主體自建的方式,全市已建設果園防雹網1.85萬畝,多防棚等其他防災減災設施1905畝,安裝果園防霜機451臺,推廣滴灌等果園節水灌溉1.4萬畝,在冰雹發生重點區域建成人影作業炮點100多處。2023年,制定印發《天水市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獎補方案(試行)》(市委辦字〔2023〕36號),計劃利用2023—2025年3年時間,在全市果品生產重點區域內有一定規模、立地條件較好、管理精細、產量和效益較高的蘋果、大櫻桃、桃、葡萄等果園,重點推廣建設果園防雹網和果園多防棚等果園防災減災設施5.5萬畝以上,其中以屋脊狀網面可收放式結構為主的防雹網4萬畝以上、以拱形棚膜可收放式結構為主多防棚1.5萬畝以上。對符合建設標準要求、經驗收合格的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主體給予獎補,果園防雹網按照不低于0.3萬元/畝標準進行獎補,果園多防棚按照不低于1.0萬元/畝標準進行獎補。
四、積極落實果園保險。自2015年正式啟動實施果品收獲保險工作以來,全市先后有蘋果、櫻桃、花椒、桃、核桃、葡萄、杏、梨等8個樹種納入果園農業保險體系。蘋果、大櫻桃等主要果品保險金額每畝3000—4000元,保費130—180元,除去省市縣各級政府補貼后,投保人只承擔20%保費,已脫貧建檔立卡戶減半。2023年完成各類果園保險62.9萬畝,占年計劃的105.5%。
五、積極落實災后應對措施。果園災害發生后,迅速組織人員實地核查災情,組織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果業部門及時發布各項技術措施,安排技術人員會同鄉鎮干部及時到受災果園,按照不同樹種特點和災害發生程度,引導果農落實災后補救措施,盡快恢復樹勢,降低經濟損失。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