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期間,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推進視頻會議精神,組織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機收服務指導農機安全檢查,加強農機儲備與調用,做好科學防災救災減災,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全力打造平安、暖心、高效、綠色的小麥機收環境。截至目前,全市小麥收獲面積192.76萬畝,進度為99.52%。
一是強化協調指導服務,確保農機具保障到位。提早組織開展小麥機收作業對接摸排,全面摸清本區域小麥分布、機具需求量、保有量、缺口量和分布情況以及零部件、油料等重點物資儲備情況,發動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戶等提前組織維護保養應急農機具,確保良好狀態。與本地農機產銷、改裝、維修等企業建立常態化聯系,按需引導企業生產一批、改裝一批、調配一批,適時組織“送修到田”,確保關鍵時刻農機具保障到位。深入開展農機安全檢查,累計檢查各類農業機械15287臺次,檢修各類農機具10829臺套,查處各類農機違章116臺次。兌付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62.36萬元,補貼各類機具7333臺套、受益主體6818戶。落實農機專屬電子卡2%—3%優惠政策,累計辦理惠農卡1586張,優惠總金額14.83萬元,保障柴油852噸,其中油罐車小額配送112車次。
二是加強應急服務保障,全力保障“三夏作業”。開通“三夏”農機服務保障熱線12部,安排專人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設立“三夏”設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16處、農機定點加油點27處,發布夏收夏種農業氣象服務30期,為從事小麥機收跨區作業的機手提供信息、油料、維修、咨詢等便利服務。依托骨干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戶,常態化設立7個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明確具體牽頭人,吸納講政治、精技能、守規范、講奉獻的機手作為成員,加強日常聯系指導,及時組織調度開展作業服務。應急作業服務隊的成員和機具平時自主開展作業服務,將作業服務收益優先用于應急作業服務隊建設。向寶雞市鳳翔縣協調調運機具30臺次,開展互助合作,做好服務保障,共同應對區域性災害影響。
三是開展應急演練培訓,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制定完善農機防災減災應急作業技術體系,將防災減災應急作業技能作為農機化技術培訓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作用,針對農田過濕、作物倒伏等情形開展實操培訓,定期組織應急作業服務隊開展應急作業演練,促進機手熟練掌握技能要點。發生災情后,及時組織農機技術力量下鄉巡回服務,指導機手判斷適宜作業條件、科學調整機具狀態、排除作業機具故障,增強應急作業服務能力。
四是聚力機收產后減損,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印發《天水市“三夏”小麥機收工作手冊》《聯合收割機操作技術規程》《“三夏”農機檢修指引》等培訓資料,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三夏”機收技術培訓,積極籌備小麥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確保宣傳活動對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全覆蓋,實操實訓對所有作業機手全覆蓋,讓“減損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收”理念深入人心;開展常態化機收損失監測調查,引導機手選擇適宜收獲時機,落實操作規程,調整機具參數,控制作業速度,全面提升規范作業意識和能力。各縣充分利用糧食曬場和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等公共設施,為小麥晾曬提供便利條件,積極引進烘干設施裝備,著力減少產后損失,提升糧食成色和品質。秦州建成批次150公斤烘干設施,張家川縣正在建設日最大烘干能力達30噸的烘干設施。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