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持續強化鄉村振興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拓寬金融貸款服務范圍、優化營商環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等舉措,全方位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著力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預期更穩、活力更強,引領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截至目前,已向省上和駐市金融機構梳理推薦有貸款需求的新型經營主體164家、融資需求63.6億元,協調落實擔保貸款9.01億元、授信額度2.49億元。
一是建機制抓落實,優化融資服務保障。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招商引資大會、全市經濟運行調度會暨招商引資工作會議精神,建立干部包聯企業工作機制,全市593家縣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實現省市縣包抓聯全覆蓋。主動對接,提供“全程式、跟蹤式、管家式”服務,實行“六必訪”跟蹤服務機制(企業創新孵化時必訪、經營困難時必訪、登記納統時必訪、戰略調整時必訪、增資擴產時必訪、籌備上市時必訪),落實財政貼息政策,支持涉農金融機構優化和提升金融機構信貸產品、模式和服務,通過降低放款門檻、簡化審批流程、不見面審批等方式,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支持和服務。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擔保補償等方式,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更加優惠的融資條件。積極培訓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財務賬目、壯大經營實力,創造條件來滿足金融機構的要求。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使抵押物能夠公開快速處置。
二是抓獎補促提升,構建多元投入機制。聚焦全市部分果園老化問題,深入實施果園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對以富士蘋果為主的立柱式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以花牛蘋果為主的喬砧短枝寬行省工高效栽培模式、以大櫻桃新優品種寬行省工栽培模式和新優品種高接換優改良模式,分別按照按每畝不低于0.8萬元、0.4萬元、0.3萬元、0.1萬元的標準進行獎補,改造提升老舊果園10萬畝以上。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全市已安排專項獎補資金1.127億元,完成果園改造提升3.088萬畝,占全任務2萬畝的154.4%,創建示范點22個,總面積8798畝,助力種植類農業經營主體有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制定《天水市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獎補方案(試行)》、謀劃設施農業建設獎補辦法,協調金融擔保機構傾斜支持果園防災減災設施和設施農業發展,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投入保障機制。
三是搭平臺聚資源,強化擔保信貸支持。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構建“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本”共同投資農業農村發展的格局。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直報系統,點對點對接信貸、保險和補貼等服務,支持龍頭企業為其帶動的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對經營穩健、信用良好的,提供免擔保信用貸款支持,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額度放寬、手續簡化政策,切實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截至目前,協調甘肅金控天水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累計為131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70603萬元;省農擔公司天水運營中心為農業經營主體放款108筆、放款金額19536萬元;申貸經營主體授信擔保173筆,總授信額度24886萬元。
四是防風險補鏈條,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積極引導農業經營者樹立正確信貸觀念,科學合理安排資金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持續推進涉農保險“增品、提標、擴面”,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愿參保,滿足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推進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建立保險、銀行、政府“風險共擔”機制,構建從風險保障、信用增信到保險資金直接投資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鏈條。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大對競爭力強和牽引作用大的鏈主企業外引內培力度,落實新引進大型招商引資、改擴建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營業收入首次跨規模達標龍頭企業持續獎補等政策,新簽約項目18個、簽約金額15.279億元,累計創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38家、省級272家、市級170家;創建省級家庭農場29家、市級243家、縣級499家。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