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果園改造提升工作作為推動果品產業迭代升級的重要抓手,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搶抓有利時機,整合資源要素,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準規劃布局、高質量組織實施、高效率推進落實,全市已完成果園改造提升3.088萬畝(挖改2.644萬畝、高接換優0.444萬畝),占全年任務2萬畝的154.4%,果園改造提升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成為引領推動農業招資、促進產業提質、實現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一、學習“取經”提能力,凝心聚力謀發展。一是考察學習“拓思路”。為高效推進全市果園改造提升工作,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隊赴平涼、慶陽等地考察學習經驗做法,現場召開考察經驗交流座談會,談感受、找差距、理思路,凝聚了思想共識、拓寬了工作思路。二是編制方案“選準路”。結合全市果品產業發展實際,深入調研論證后,制定印發《天水市果園改造提升獎補方案(試行)》,決定從2023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在全市改造提升老果園10萬畝以上,指導縣區,立足產業基礎,突出特色優勢,制定切合各自實際的獎補方案,示范帶動全市果品產業提質增效。三是把準政策“走對路”。堅持糧食生產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耕地保護決策部署,印發《關于在果園改造提升工作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的通知》,要求各縣區在嚴格遵守中央、省關于耕地保護的相關政策精神的前提下,依法、合理、有序開展果園改造提升工作。
二、壓緊“擔子”抓執行,強化落實促發展。一是安排推進“壓擔子”。年初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全市農業農村局長會,對果園改造提升工作進行重點安排部署,強化思想認識,明確工作任務,靠實工作責任。一季度召開現場推進會,實地觀摩秦安縣、麥積區果園改造提升工作,交流做法經驗,推動工作開展。麥積區、秦州區、武山縣、清水縣通過召開“比學趕促”現場推進會等多種形式,總結特色亮點,強化示范引領,掀起改造熱潮。二是精準謀劃“開方子”。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打造果園改造提升示范點,全市打造果園改造提升示范點22個示范點8798畝。麥積區探索建立了果園統建、設施統用、農資統購、標準統定、病蟲統防、產品統銷和分戶經營、分戶核算的“六統兩分”模式,促進產業發展和村集體增收“雙贏”。秦安縣采取規劃、放線、栽植“三統一”的技術規程,提高管理水平。甘谷縣由村辦合作社農機專業服務隊集中挖改,實現謀劃調度、品種規格、標準栽植、田間管理的“四個統一”。三是督查考評“量尺子”。將果園改造提升工作納入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和市級對鄉鎮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督查考評內容,建立定期調度通報制度,曬成績、找差距、促落實,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總結經驗做法,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動任務落實。
三、注入“活力”添動能,提升效能促發展。一是資金獎補“添柴”。指導縣區結合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庫建設謀劃,提前切塊安排專項獎補資金1.127億元,通過“先改造、后驗收、再獎補”的方式,對以富士蘋果為主的立柱式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以花牛蘋果為主的喬砧短枝寬行省工高效栽培模式、以大櫻桃新優品種寬行省工栽培模式和新優品種高接換優改良模式,分別按照按每畝不低于0.8萬元、0.4萬元、0.3萬元、0.1萬元的標準進行獎補,有效激發了果品企業、合作社和廣大果農參與果園改造提升的積極性。二是培訓宣傳“加火”。搶抓春節后農閑時節,邀請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國內知名果品專家,與市級果品技術服務團隊一道深入縣區,面對面向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及廣大果農深入解讀果園改造提升獎補政策和果園改造提升技術,全市累計開展技術培訓154期14190人次,線上參訓3.6萬人次,營造了果園改造提升的濃厚氛圍。三是技術服務“助燃”。編印《天水市果園改造提升技術要點匯編》,組建果園改造提升工作市級專家組,成立7個市級派出服務隊,下沉鄉鎮、村組和果園改造點,蹲點開展全過程全周期指導服務。建立落實農業農村部門主要領導包抓鄉鎮、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抓村、果業技術骨干包抓重點片區的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制,嚴把苗木品種、開挖整地、土壤改良、栽植澆水、后期管護等關口,全方位提升改造質量。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