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2543b37e2275bcfa.jpg)
(設計:王春培)
開欄語:甘肅作為西北地區的典型代表,因其有著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風光迥異的地形地貌、多元復雜的氣候特點、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團結中,融匯造就了異彩紛呈、地域特色鮮明的飲食文化。
新甘肅云工作中心與省內各級融媒體中心開展聯動,取材當地、立足當地、挖掘當地、記錄當地、聚焦當地。【新甘肅云·隴肴記】將甘肅境內的美食美味進行統一集中的欄目呈現。品隴原風味、談隴原風情、秀隴原風華。尋找記憶中的味道,探尋美食背后的故事,在隴原尋味的過程中,將飲食文化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同時也與時俱進、創新出彩、推陳出新。在一系列富有地域色彩的鮮活美食的呈現中感受時間與空間的融合、靈感與味蕾的碰撞。
一款美食、一座城市,不一樣的美食情結,不一樣的城市記憶。今天推出:天水呱呱——舌尖上的鄉愁。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e34d7cc169554beb.jpg)
經典味道 千年傳承
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說到蘇杭一樣自豪,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天水是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國在此設立了邽縣和冀縣,是中國歷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地方,是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
天水呱呱歷史悠久,相傳在西漢末年隗囂(wěi áo)割據天水時,呱呱是皇宮里的御食。隗囂的母親塑寧王太后,對呱呱特別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東漢,隗囂兵敗劉秀,投奔西蜀的公孫述時,御廚逃離皇宮,隱居天水,后在天水城內租起一間鋪面,專門經營呱呱,始此扎根秦州城。天水呱呱就這樣留傳下來了。
“熬得娃他丫丫(天水方言,指孩子他姨),巷道門口賣呱呱。”在“羲皇故里”古秦州的地方飲食中,倘要尋出一種最具地方特色的東西,非天水呱呱莫屬。用秦州人的話說,那絕對就是頂呱呱。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973caac644696553.jpg)
天水早餐文化的重頭戲
如果說“蘭州的早晨,從一碗牛肉面開始”,那么天水的早晨,一定是從天水呱呱開始。天水呱呱是一種甘肅天水的傳統風味小吃,是用當地特產的一種被稱作蕎麥的淀粉制作的。以香、辣、綿、軟著稱,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ea9cce7698e2f577.jpg)
無論是寒風驟起的嚴冬,還是烈日當頭的盛夏,總有那紫紅色的呱呱在攤點出售,食客往來不斷,生意格外紅火。天水呱呱品種繁多,以原料區分有蕎麥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蕎麥呱呱。
呱呱的制作需要這幾個過程:選料、磨漿、過濾、慢煮、攪拌、捏制、配料。
選料:制作前,首先要將堅硬的蕎麥磨成蕎麥臻子。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9c403613f339adce.jpg)
浸泡、磨漿:蕎麥色白、略帶甜味但寒氣很重,浸泡之后,可以將蕎麥淀粉中直鏈淀粉比例較高,水分子容易浸入蕎麥內部,制作時可以延遲糊化與消化速度。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e2bcfe9b79697e23.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ee28116b59900b74.jpg)
蕎麥在水里浸泡48小時,堅硬的蕎麥露出了白色的內質,水分充足,質地變軟。
慢煮:把蕎麥磨成漿,過濾、浸泡、換水,直到留下干凈的淀粉,加入溫水在鍋中文火慢煮,煮的過程中,鍋里開始有塊狀的蕎麥疙,一邊煮一邊不停地攪拌。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0b77e8c3b31779fe.jpg)
攪拌:一鍋呱呱大概要30斤蕎麥淀粉,一個小時的時間里,需要不停地攪拌,這一動作是制作呱呱的關鍵。隨著濃度的增加,攪拌的速度也隨之加快。這一環節也是最費工夫的,必須要攪拌均勻、稀稠得當,而且還要時刻掌握好火候。呱呱淀粉經過長時間的熱力作用后,由入鍋時的白色變成了粉色,色澤往往決定著呱呱出鍋的時間,直至攪拌到鍋內形成厚厚一層色澤黃亮色之際便可出鍋了。出鍋后裝入盆內加蓋,經過回醒,一鍋香氣四溢的天水呱呱就完成了。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b7c411d08b9d08ec.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f1008c655db26130.jpg)
捏制、配料:最后便是呱呱制作技藝的點睛之筆,將回醒過的呱呱盛放在容器中,放涼便能自然凝固。由廚師用手將成品呱呱捏成碎塊,放入碗中,再配上油潑辣子、芝麻醬、食鹽、香醋、蒜泥等十幾種調料,就可以盡情享用了。
天水呱呱之所以味美宜食,還在于呱呱調料的配制,許多祖祖輩輩經營呱呱的人家,有獨特的調料配制之法,將其視作祖傳之寶,秘不外傳。就如牛肉面的奧秘在湯里一樣,呱呱的奧妙也在配料里。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c964762df7717072.jpg)
呱呱呈現半透明粉色
具有彈韌的肉感
凹凸不平的肌理便于調料附著
與香辣奔放的醬汁調勻
無論是直接吃
還是加入熱騰的白吉饃里
都是元氣滿滿
好一頓無與倫比的晨間美味!
剛出鍋的熱呱呱
冒著誘人的泡泡
醋汁解膩 麻醬醇滑
油潑辣子辛香入魂
三味合一
才是一碗地道的天水呱呱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82fb2667e9650e01.jpg)
舌尖非遺 家鄉味道
秦州氣候濕潤,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秀色可餐,不僅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和石窟文化享譽四海,而且各種特色小吃,也以自身的風采名揚天下。
2017年,天水呱呱制作技藝入選甘肅省第四批省級非遺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天水市秦州區,保護單位是秦州區文化館。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7d6450faa0052049.png)
有營養專家指出,天水呱呱低糖、低脂肪,常食之可預防高血壓、糖尿病,是典型的綠色食品。近年來,隨著一年一度的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的舉辦,天水“羲皇故里”這一文化內涵日益凸顯,而以天水呱呱為代表的一批風靡秦州的特色小吃,也得此之便,走出隴原飄香神州,揚名海外。
對于天水人來說,呱呱沿襲的是祖先的生活方式。跨越時間的軸線,呱呱在天水這座古城駐守著光陰。這碗“舌尖上的非遺”,承載的是幾代人的匠心,是天水人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到的時代記憶,更是濃濃的鄉愁和深厚的文化根脈。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ed35ab5ae66e128a.jpg)
舉起筷子,柔筋筋的呱呱,酸辣爽口,讓人難以停下筷子……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9987f644ffd9e7c7.jpg)
隨著真空包裝的出現,樸實無華的天水呱呱,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其影響力不再拘泥于天水一隅之地,已行銷全國,甚而漂洋過海了,這時候的呱呱,更是一份開袋即食的鄉愁……
“都說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卻不知隴上也有好風光。”一首《天河熱土》,唱出了天水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秀麗風景。悠悠歲月,斗轉星移,歷經滄桑風雨,呱呱以其獨具一格的風采、令人難忘的醇香,承載著天水人最美好的記憶與留戀,在歷史的長河中順流而下……
![](/Files262/BeyondPic/2023-5/12/2305120917961b87936abcca85.jpg)
“味蕾深處是故鄉”
“呱呱”的原產地在甘肅天水
外地的朋友是不是坐不住了呢?
羲皇故里天水呱呱美味芬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一碗呱呱招待你
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