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碧水清流 共促人水和諧
2022年,我市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加快補上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深入推進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扎實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2022年,全市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14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均達到了考核要求,全市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均達到省上考核目標要求,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人民群眾對水生態環境改善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一)不斷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能力。以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為主要抓手,強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全市8座污水城鎮污水處理廠中,7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天水市污水處理廠秦州分廠提標改造工程即將完成建設。地級以上建成區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污水管網總長度181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100%。依托“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雨污分流,新、改建雨水管道115km,污水管道140km,排洪渠雨污分流43條,有效降低雨季合流時污水溢流風險,同時削減進廠污水量,降低進廠污水含沙量,減輕污水處理壓力,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二)開展流域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為切實解決跨市流域水環境問題,筑牢葫蘆河及上游生態安全防線,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我市與平涼市對仁大川國考斷面上游有關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行情況進行了聯合檢查,對部分斷面進行了聯合采樣,并召開專題座談會,就葫蘆河及其上游水質達標整治應采取的措施達成共識。我市與平涼市形成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做到了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提早發現主動介入,及時處置,堅決守住水環境質量底線,全力保障了流域水環境安全。
(三)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查、測、溯、制”的原則,全市共排查出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352個,已全部整治完成。2022年,全面啟動了長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初步完成摸底排查工作,共排查出長江流域生活污水排口、雨水排口、地表徑流入河口等各類排扣共108個,待完成監測、溯源后,秦州區、麥積區將制定整治方案逐步完成整治,切實提升我市長江流域河流水質。
(四)大力爭取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22年,共爭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9184萬元,用于開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已撥付資金的天水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秦安縣葉堡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先后建設完成;天水市渭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狀況調查、甘谷縣集中式水源地綜合整治項目正在按方案有序推進。同時,爭取到2023年提前批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8095萬元,為更好支撐我市項目盡快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確保各類污染防治項目盡早發揮生態效益,切實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
(五)著力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市政府批復了原馬力鎮水源保護區的撤銷和新保護區的劃定。謀劃實施了天水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清水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秦安縣葉堡飲用水源保護項目等,爭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3420萬元,不斷加強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此外,謀劃實施了甘谷縣渭河流域甘谷段城鎮集中式水源地綜合治理工程,爭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6525萬元,用以解決水源保護區內原住居民的生活污水及垃圾的收集處理。同時,嚴格落實水源保護管理制度,加強環境執法,制定印發了《2022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嚴格自查自糾,共檢查點位57個,對發現的15個問題按期完成整改,有力保護了老百姓的“水缸子”。
(六)持續強化涉水執法監管。規范河道采砂行為,嚴格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定期對渭河干支流重點排污企業開展執法檢查,確保排污單位達標運行。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工作要求,先后組織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黃河甘肅段入河排污違法行為等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涉河違法行為。強化流域風險防控,開展渭河流域“清污”行動,定期開展巡河檢查,堅決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效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對照“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任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保好水、提中水、治差水,提升區域水生態質量。積極開展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流域生態修復,為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生態保障。
(新聞來源:天水市生態環境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