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選出一個天水文化特色的標志
確實很難說哪一個可以代表天水文化的全部
伏羲女媧的起源和祭祀
大地灣遺址
玉泉觀和南郭寺的教苑宗風
不勝枚舉······
但千百年來天水的歷史文化和人文足跡中
大大小小的石窟
也在這片土地上扮演起了最好的講述者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2b2a6ca46ee5b094.jpg)
它們大小不一 新老交織
千百年來綿延不絕
形成了“天水百里石窟走廊”
訴說著天水走過的歷史盛衰和歲月枯榮
有“東方雕塑博物館”的美輪美奐
也有懸崖絕壁上的北魏與盛唐
流傳千百年的神話故事與人間百態
記錄在這一個個神秘的洞窟之內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c016bbddab762332.jpg)
麥積山石窟
天水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區麥積山景區內,“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已在此佇立千年。麥積山石窟的藝術特點是以其精美的泥塑馳名中外。如果說甘肅另一個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是一個畫展,那么麥積山石窟則是一座巨大的雕塑館——各種姿態、造型、大小的泥塑和洞窟盤踞了麥積山表面近一半的面積,其整體規模和現存泥塑體量在國內石窟中領袖群倫,是名副其實的“東方雕塑藝術館”。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e6690688c50f54eb.jpg)
石窟故事
性情溫順、為人寬厚的西魏皇后乙弗氏因皇帝元寶炬懼怕柔然侵犯,在娶了柔然公主后被廢黜,乙弗氏被迫在麥積山出家,但最終為家國安定而被逼自盡,其子為紀念她深明大義、忠貞不屈的品格,為她在麥積山開鑿了一個流傳千古的石窟墓(麥積山第43窟),也是天水大型秦腔話劇《麥積圣歌》的故事原型。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0eca06f20d161e55.jpg)
水簾洞石窟
水簾洞石窟群位于天水武山縣洛門鎮魯班峽中,是始建于十六國后秦,經北魏、北周、隋唐及以后歷代不斷的修建而聞名隴上,水簾洞石窟群的整體規模在渭水流域僅次于麥積山石窟。水簾洞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把印度佛教曼陀羅藝術元素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福、祿、壽、喜、財”等吉祥寓意和元素做了充分的融合與演變。水簾洞的石窟群載體豐富,形式多樣,舍利塔、碑文、壁畫應有盡有,尤其是拉稍寺摩崖大佛石雕為亞洲最大的摩崖雕像,悠久的佛教藝術特色在這里得到了全面體現。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1a3f47e0245be6f6.jpg)
石窟故事
水簾洞石窟群文化可謂是承上啟下、中西合璧,石窟內無論是壁畫還是雕塑、石刻等,均可見蓮花、火焰、飛天、瑞獸、舍利塔等這些從印度傳播而至的佛教藝術題材,在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的影響下,在歷史的腳步中逐漸結合了本土題材,綜合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審美情趣。隨著宗教的演變合流,中國的儒家思想也融入到石窟群的文化載體中,拉梢寺摩崖題記“愿天下和平,四海安樂,眾生與天地久長,周祚與日月俱永”即是對此最好的證明。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f688c18ff2e7e089.jpg)
木梯寺石窟
在天水武山縣馬力鄉楊家坪榜沙河邊,一座寺院依山建造,相傳人們只能以一架木梯才能進入絕壁之上的寺院,故名“木梯寺”。這座北魏始建的佛剎經過唐、宋等各朝代的增建,存有石佛、窟龕、佛造像、壁畫等各類歷史遺存。木梯寺碉飾風格多樣,具有明顯的魏、唐、宋藝術特點,其中宋代歷史遺存為全寺最精華所在,木梯寺石窟也以可觀的規模和突出的文化特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050efe59fd768ffd.jpg)
石窟故事
據《神驥騰飛》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木梯寺腳下的楊坪村青年學子楊廷棟,在鄉試將近前的某一午夜時分見到兩位神仙在空中路過,一個說“貴人”,一個說“八斧頭”。楊廷棟以為不祥,便有罷考之意。入夜夢中見一仙人自稱“呂洞賓”入室對他說:“如學業精進,有緣于皇榜,此試可赴。”醒后他決定去長安參考,果然考上了全省的首個舉人,他才醒悟“八府頭”寓意(當時全省八府)。自此每逢節日,他必備酒肴香燭去木梯寺呂祖廟(即呂洞賓廟)祭拜。某年正月十五,他進廟一邊跪拜奠酒,一邊說今天給呂洞賓出個上聯,就隨口說出“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之后某夜,他夢見呂仙翁笑著說:“你出的上聯真難啊!彪S即說出“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的下聯,此故事隨后傳為佳話。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bfa0aa3cbfe1ba2f.jpg)
不同的地理環境 不同的歷史時期
不同的載物描畫 不同的造型姿態
卻都講述著唯一的歷史
和天水大地上人們曾經熾熱的情感
天水的石窟——記載了千百年的故事
也讓這遺留的歷史情懷
繼續傳承千年!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2212012136d72cfa2ffd779da9.jpg)
(新聞來源: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