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市場監管局 天水市消費者協會發布
2022年“雙十一”消費警示
每年“雙十一”都是網絡購物的高峰期,同時也是消費糾紛的高發期。往年“雙十一”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優惠促銷無法兌現、商品質量和商家描述不一致、售后服務難以保障、發貨延遲等。今年“雙11”,各大電商促銷已經拉開序幕,消費者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復雜的促銷規則時,怎樣才能科學合理消費?在此,天水市市場監管局、天水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雙十一”期間按需購物,理性消費,警惕消費陷阱,提高維權意識。
理性消費,按需購物
隨著人們“超前消費”觀念的普及和分期付款消費平臺的盛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分期付款暫緩了消費壓力,但也蒙蔽了消費者的“雙眼”,加重了物質需求,從而形成惡性循壞。消費者應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量入為出,根據個人實際需求擬定購物清單,切忌沖動消費,切勿被“爆款秒殺”“巨惠特賣”誘惑,忽視實際需求和比價的必要性。
直播購物有風險,切忌沖動消費
“直播購物”“網紅帶貨”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銷售方式,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和便利的同時,也涌現了諸如質次價高、虛假宣傳等一系列的問題。消費者參與直播購物時,應優先選擇正規直播平臺,對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的直播帶貨,要謹慎下單,不要相信絕對化用語的廣告宣傳,也不要被明顯低價位商品宣傳所誤導。下單前應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效果及價格等情況,了解商品相關真實信息,切勿盲目跟風購買,沖動消費。下單后,要保留好相關憑證等信息,以便出現問題及時聯系售后解決。
選擇正規平臺,慎重預付定金
消費者在網購時,應選擇具有一定規模且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多方面對網店進行評估,做到貨比三家,防范刷單炒信。“雙十一”預售期間,不少商家通過預付定金等方式售賣商品,消費者要注意“定金”不等于“訂金”,一般情況下,預付的定金是不可以退的。建議消費者慎重繳納“定金”,詳細了解“定金”使用規則。網購支付時,消費者要通過平臺提供的正規支付渠道和正規流程購買,絕對不要輕信賣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鏈接或二維碼。不輕易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提供給他人,更不能泄露手機動態驗證碼等。消費者收到商品后立即核對商品的規格、型號、數量等信息與訂單是否一致,產品是否受損,確認無誤后方可簽收。若發現問題應盡快與商家或物流公司聯系,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退款退貨。對于包裹上的個人相關信息,建議消費者進行遮蓋、涂抹或撕毀等處理后再行丟棄,以防個人信息泄露。
看清促銷規則,防范消費陷阱
如今的“雙十一”,線上開展的各類促銷活動,可謂別出心裁,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在線上選購商品時,一定要科學理性,按需購買,防止沖動消費。要詳細了解商家的促銷規則,在各類滿減、降價、打折、拼團、送贈品、抽獎等優惠活動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前記錄價格進行對比,不要輕易被低折扣所迷惑,注意防范虛假折扣、虛假滿減承諾等消費陷阱。
保留購物憑證,積極依法維權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應及時保留好相關原始記錄,如:該產品頁面宣傳、直播時的廣告宣傳、商家承諾內容截圖、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支付憑證、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刪除相關信息后難以恢復,給后期消費維權帶來難度。
疫情防控很重要 消毒防護要牢記
目前,我國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廣大消費者在享受網購快樂的同時,要時刻牢記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收取快遞時,戴口罩、手套,保持社交距離。快遞的表面包裝盡量不帶入室內,確實要帶入時,可以采用消毒濕巾六面擦拭或用噴霧的方式進行消毒。處理完快遞后一定要做好“手衛生”。
(新聞來源:天水市市場監管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