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蔚俊帶領省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調研組來我市調研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市委副書記楊小平,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王東紅,秦州區委副書記王濤,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多長陪同調研。
調研組先后深入秦州區玉泉鎮政府,玉泉鎮王家磨村、閆新村,關子鎮高爐子村,天水藉河緣休閑娛樂有限公司,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實地查看等方式,詳細了解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建設、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數據錄入進度和質量、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及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等情況。
調研組充分肯定了我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認為天水市通過市級層面高位推動,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力度大、措施實、成效突出,已經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一是領導重視、高位推動。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月報、季報、雙審簽制度,定期對村集體收入進行調度。全面構建“四級書記”齊抓、領導干部包村、行業部門共管、成員單位聯動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責任落實體系。市委辦政府辦印發了《關于建立市縣區領導干部聯系包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制度的通知》,對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下的258個薄弱村建立了市縣區領導包抓聯系制度,定期對包抓領導送達工作提醒函,靠實了包抓責任。二是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市委辦印發了《天水市2022年度鄉鎮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落實考評辦法》,每季度由市委農辦組織對全市113個鄉鎮1個街道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進行考核通報。同時,市委組織部、財政、農業農村、審計等4部門聯合制定了《天水市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績效評價辦法(試行)》,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集體經濟資金管理,推動“三資”監管平臺規范化運行。三是工作成效明顯,亮點突出。上半年,天水市在全省14個市州和蘭州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記賬進度排名中位居第2位,說明通過前三季度各項措施落實,天水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運轉有序,記賬規范。特別是玉泉鎮王家磨、閆新等村對村集體“三重一大”重要事項都能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規范運行,開通微信公眾號方便快捷公示,做到透明、公開,讓群眾監督,是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調研組強調,天水市要繼續做實做細做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力爭為全省創出典型。一是制度建設要再規范。繼續抓好抓實抓細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監管,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村級重大事項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切實做到民主、公開、透明,促進農村集體“三資”長效良性運行。二是監督檢查要再細致。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摸排查找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運行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分類施策,一件一件整改落實。三是學習研究要再深入。強化業務指導培訓,嚴格落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四是集體經濟要再提升。要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作用,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切實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提升村集體經濟實力。
近年來,我市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為核心,以加強農村審計監督為手段,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目標,逐步建立了科學、民主、公開、透明的農村集體資產監督資產管理工作新機制。市、縣、鄉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任務,健全了監管體系;全市2491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任務,共界定成員70.07萬戶、305.59萬人,量化資產總額26.47億元,組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491個,全面消除了收入2萬元以下的薄弱村。8月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1億元,村均8.45萬元,收入在5萬元以上村的占93.62%。
(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