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青年聯席會議制度”、“就業扶助服務工作站”、“天水市貫徹<甘肅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8—2025年)>實施方案”、“關于做好近期轉移就業工作的實施方案”、“爭取團中央‘青創10萬+’項目資金12萬元”……這些關鍵詞,凝聚了天水團市委幫助廣大青年加快就業創業的決心。
多年來,團市委一直以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為重點,探索運用“共青團+”的理念,從工作定位、工作路徑、工作痛點等多方面入手,逐漸探索出一套融組織培育、教育培訓、項目發展、導師幫帶為一體的服務體系,為青年創業者、青年企業家辦實事、解難事,做好青年創業者“護航員”的堅強后盾。
“共青團+”助推青年創業的天然優勢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主體,而共青團相對于其他部門和組織同青年群體接觸更為緊密,更了解他們的具體需求,并能針對這種需求做出較快的回應,這是我們天然的組織優勢。”團市委負責人說,“在天水這片秀美的土地上,有著10余萬團員青年,也有著10多萬個夢想。幫助團員青年們實現夢想,助推天水經濟社會發展是團市委一直以來的追求。”
近年來,團市委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青春助農”青年創業創新項目、開展“情系勞動者、百企送萬崗”主題活動、成立就業扶助服務工作站、與世界500強企業珠海格力電器公司建立青年就業戰略協作關系、協調黨政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為“揚帆計劃”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等,努力幫助“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學生獲得招聘,幫助那些“我想開個公司”的青年創業者成功創業。
從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班、農村青年電商培訓班到青年創業培訓班,從“青春助力脫貧攻堅”招聘會到“青春助力鄉村振興”招聘會,從建立青年電商孵化培育基地到成立青年創業聯盟,從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到培養百名青年崗位能手,團市委一直在為實現青年的青春夢想而奮斗。
“在天水,只要你努力拼搏,證明自己具備發展和創新的潛力,你就能得到相對應的支持”,天水青年企業家、國家級創新創業導師王煥文說。
目前,全市共建立共青團就業扶助站12個,青年電商孵化培育及就業創業見習培訓基地9個,7個縣區已全部成立青年創業聯盟,共吸納會員300多人,為更多青年人在天水創業提供了潤土,創造了條件。
“共青團+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橋梁作用
來自甘谷縣劉家村的80后小伙劉彥斌,在全國近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團中央、農業部評為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同時也是唯一入選的天水籍創業青年。
“團委的兄弟姐妹對我的幫助和鼓勵,尤其是在青年創業的扶持政策方面,無異于雪中送炭。”劉彥斌時常來團委的辦公地點看望他的老朋友,這句話常掛嘴邊。
天水團市委經常主動與發改委、人社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進行對接,并進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整合,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創新創業政策“翻譯”“解讀”給青年,實現與他們的溝通“零距離”,充分發揮黨政和青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近年來,團市委聯合市人社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就業和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入住機構等單位部門舉辦各類宣講會、培訓班和招聘會,其中包括青年創業培訓班32期,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和農村青年電商培訓班7期,累計培訓人次近5000人,幫助300多名青年成功創業,協調發放農村青年小額貸款158筆580萬元,引導幫助微商、電商新開店鋪32家。各縣區也陸續開展“青創10萬+”青年創業就業培訓,主要包括創業經驗宣講、職業技能培訓、電商經驗分享等內容。
2017年,劉彥斌陸續參加了當年的青年創業培訓班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加上之前在互聯網方面的小試牛刀和原始積累,劉彥斌成立了甘肅隴上椒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并率先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了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公司為龍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體,帶動周邊農戶的項目運作模式,為2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致富門路,不僅解決了200余閑散人員的就業問題,還有力促進了村莊的和諧穩定。
“那是人生中最為難忘的一段歲月。”幾年之后劉彥斌也意識到,實現當初夢想的最大價值,并不僅僅是為了一門興趣或一線商機,而是在努力創業的過程中,給當地百姓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多少變化,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多個日常工作崗位,為農戶脫貧致富開啟了新大門。在這個過程中劉彥斌也與團委、人社、青年企業家協會、銀行多方溝通,得到了不同方面的支持。
“共青團+社會”凝聚有力工作力量
團市委按照“社會化”思路,探索建立以共青團組織為核心,以學校團線人員、青年企業家協會為骨干,以就業服務站為外圍的組織體系,進而廣泛覆蓋創業青年,實現工作對象到工作力量的轉化。
2020年2月21日,團市委掛牌成立了共青團就業扶助服務工作站,建立了就業幫扶導師團隊。工作站以服務青年就業扶助為宗旨,定期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就業政策咨詢、用工需求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實習見習鍛煉走進企業等就業扶助實踐活動,為全市大中專畢業生、待業青年、農村進城務工青年和建檔立卡戶未就業群體提供就業幫助,使有轉移就業愿望和能力的青年實現轉移就業。天水美通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文靜也參加了揭牌儀式。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到三點:個人的努力、可以施展的平臺、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楊文靜對我們說,“正是這么多年來團市委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實打實的扶持,讓想干事、想創業的有志青年有足夠好的平臺可以盡情施展。天水雖然是一個西北小城,但卻能夠給青年人帶來希望和機遇。”
多年來,團市委在組建“創業志愿導師”隊伍,實現青年企業家、高校專家學者、農村致富帶頭人、法律工作者“導師帶徒”上下足了功夫,以“項目+導師”的模式,對創業青年進行“把脈問診”,解決創業青年的“個案”問題。對于楊文靜的美通培訓學校,天水團市委重點進行了打造。先后由團委主辦、美通承辦了天水市精準扶貧電商培訓班8期;與高校校企合作,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培訓班1期;為退役軍人開展創新創業培訓班1期;為返鄉創業及創業青年舉辦創新創業培訓班6期。
實現農村青年創業群體“抱團發展”,為農村青年創業凝聚力量,也是“共青團+社會”的實踐之一。近年來,團市委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助農”青年創業創新項目大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通過項目競賽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農村青年樹立創業創新意識。同時,攜手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蘭州銀行天水支行,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幫扶,讓創業氛圍“星火燎原”。按照《關于實施“青春興隴”五項工程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青年建功行動的實施意見》的相關要求,以培育本土人才興鄉、服務在外人才返鄉、動員社會人才下鄉為重點,實施“青春興隴”人才培育行動,大力培育、選樹、凝聚一批像楊文靜這樣的鄉村振興青年人才。
為進一步培養電商帶貨帶頭人,市、縣區團委同步舉行“青春扶貧·能量助農”直播帶貨活動15場次,推介銷售特色農產品100多萬元;舉辦“鄉村振興·能量助農”直播帶貨活動15場次,推介銷售特色農產品80多萬元。這是共青團組織青年電商利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推介特色農產品,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脫貧攻堅一線、鄉村振興一線建功立業,著力培育一批扎根農村、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為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的生動實踐。
青年有所呼,天水團市委有所應,
組織與青年在互動中雙向奔赴、共同成就。
天河注水,波瀾壯闊的創新創業大潮之中,
天水團市委將繼續為揚起風帆的青年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