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中組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推薦選派的國家鄉村振興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先后為我市3縣區開展產業幫扶工作。
秦安縣科技特派團由來自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名專家組成,主要針對秦安縣的蘋果、桃、蔬菜、馬鈴薯產業開展技術指導、品種引進以及本土人才培養等工作。麥積區、秦安縣、張家川縣科技特派團深入縣區進行了任務對接、承諾書簽訂、產業調研等,摸清了四個產業的基本情況和技術需求。截至目前,在馬鈴薯方面引進了天薯系列四個新品種,在蘋果產業引進了三瑞系列三個新品種。
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秦安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呂汰帶領團隊成員先后到王尹鎮馬河村蔬菜基地開展調研指導,并就近期辣椒出現的卷葉現象為村民進行了科普知識的宣傳,為重點產業把脈問診,助力產業提質增效;在王鋪鎮萬畝馬鈴薯繁育基地,科技特派團現場查看了馬鈴薯受旱和病蟲害發生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治理措施;在示范基地建設中,特派團進駐王鋪鎮,對基地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施肥進行了全程的指導和幫助。
張家川縣科技特派團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名專家組成,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張家川縣科技特派團團長魯清林帶領小麥產業組和牧草產業組成員就張家川縣2022年冬小麥秋播前期工作及牧草產業開展調研指導。
小麥產業調研組深入張家川鎮園樹村、大地村,木河鄉下渠村、八卜村,大陽鎮雙廟村、東溝村、梁堡村等冬小麥秋播區域及小麥種子分裝點開展現場調研,科技特派團對張家川縣整流域、成片帶打造萬畝冬小麥良種繁育示范點、冬小麥種子精選、包衣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指導性意見,結合2022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補助項目,在張家川縣建立1個萬畝小麥集中連片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個500畝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基地,1個100畝核心攻關基地;根據不同海拔、不同區域對今年秋播小麥品種進行了科學布局,在渠子梁流域建立以蘭大211為主的良種擴繁基地3000畝;對小麥良種去雜、去劣、晾曬、精選以及包衣等方面做了詳細解說和指導,確保張家川縣小麥良種自繁自供?萍继嘏蓤F發揮自身優勢,加大試驗、示范力度,借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做大做強冬小麥產業。通過與市場接軌,將良種繁育基地轉型打造為綠色高質高效良繁基地,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牧草產業組專家走訪了三馬肉牛養殖合作社、牧谷草業、甘肅川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調研企業牧草產業生產效益及飼草加工利用等情況,了解當地牧草種植品種面積、土壤性質、牧草產量,根據當地種植的飼料玉米、紫花苜蓿等常見牧草生長狀況,提出了雜草防除、病蟲害防治等飼草種植管理方面的指導建議,并與產業發展帶頭人、農戶進行詳細交談,為其提供技術指導。2022年,張家川縣大力開展糧改飼工作,發展以飼用玉米為主的優質高產牧草,全種植飼料玉米15萬畝,預計青貯飼草50萬噸,飼草飼料種植和加工規;、機械化、標準化規模較高,草牧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產業組專家表示,將因地制宜為張家川縣牧草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積極開展牧草新品種的選育;推進飼草就地種植、就地加工、就地儲存、就地利用。加大先進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資源優勢為張家川縣推進鄉村振興助力。
選派科技特派團是國家集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天水作為西北主要農作物生產基地之一,各產業種植總面積超百萬畝,但目前在水果、蔬菜、糧食、畜牧、藥材等方面存在發展面臨困境,品種相對老化,更新換代緩慢等現象?萍继嘏蓤F將力爭在服務期限內,依托農技專家,全力開展技術幫扶,為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