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水市審計局圍繞國家打好藍天保衛戰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目標,在“全市2018-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中,積極探索開展研究型資源環境審計,著力推動審計成果轉化應用,促進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探索運用“審前畫像”新模式,確定靶向精準發力。審計實施前,以國家、省、市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為基礎,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現狀、監管模式、改革方向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等進行多方位學習研究,準確把握審計目標方向,制定審計事項清單,對項目進行“審前畫像”,找準審計的切入點,為高效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奠定基礎。
二、探索運用“重點突破”新方法,促進污染防治整體推進。一是以“重點污染源”為突破口,通過研究審計對象的行業特點、管理模式和內控機制,揭示“黑煙車”監管、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等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二是以“重點監管部門”為突破口,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揭示部門協作機制、數據共享等不健全、不到位的問題。三是以“重點環節”為突破口,通過調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由“人防”向“技防”轉變的現狀,揭示監管力量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著力探索破解難題的有效途徑,推動污染防治水平整體提升。
三、探索做好“后半篇文章”新方式,推動審計成果轉化運用。一是審計進點后,通過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宣講新修訂《審計法》,解讀國家和省、市關于審計整改工作有關文件,促進被審計單位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扛起整改主體責任,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真認賬、真反思、真整改,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審計期間,推動健全管理清單和臺賬5項,廢止與政策法規不符的規范性文件和制度2項,落實信用評價制度和環評許可等65項,促進撥付財政補貼資金57萬元。二是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分析研究,撰寫審計專報和要情3期,及時上報市委、市政府,提出審計建議,進一步加大風險防范和專項工作的推進力度,為我市持續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堅強有力的審計保障。
四、探索運用“審后評估”新途徑,提升審計工作效能。樹立“審而思則變,思而結則進”的理念,審計項目結束后,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對項目的組織方式、審計方向、技術方法、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系統“復盤”,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探索資源環境審計新思路,為進一步開展研究型審計奠定基礎。
(來源:天水市審計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