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蔬菜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ㄔO、品牌化發展、市場化營銷的思路,堅持川區與山區并進、設施與露地并舉、質量與效益并重,建基地、擴規模,推標準、提品質,強科技、重加工,創品牌、促營銷,嚴監管、保安全,全市蔬菜產業呈現出面積穩步擴大、質量逐步提升、銷售不斷拓展、效益持續向好的新局面。2020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06萬畝、產量266.1萬噸、產值68.6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5.59%、8.08%和15.48%。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80.2萬畝、產量98.5萬噸、產值2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9%、5.8%、6.3%。
一、突出示范基地建設,產業布局不斷優化。一是優化布局擴總量。以發展精細菜、鮮銷菜生產為重點,多品種布局,抓點帶面,整體推進蔬菜向主產區集中。2021年上半年,全市露地4播種面積51.52萬畝、設施蔬菜基地面積11.34萬畝、早熟地膜馬鈴薯面積16.7萬畝、食用菌種植面積0.64萬畝,辣椒、菜豆、韭菜面積分別達到8.56萬畝、7.24萬畝、7.68萬畝,蔬菜種植范圍涉及全市70個鄉鎮1125個村的26萬農戶。二是調整結構促增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宜區全覆蓋”的要求,形成了以武山、甘谷渭河川道為主的設施蔬菜基地,以秦州、麥積兩區遠郊為主的“菜籃子”標準化生產基地,以秦安、清水、張家川為主的高原夏菜基地,以山地旱作區為主的夏秋蔬菜種植基地,以麥積、秦州、清水為主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2021年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蔬菜產業收入1085元,優勢區農民人均蔬菜產業收入1726元。三是改建設施促提升。積極實施設施蔬菜大棚改造提質增效工程,市、縣區累計投入資金4935萬元,在渭河川道普通塑料大棚集中生產區新建改建鋼架大棚7.65萬畝,建成連片萬畝規;a基地10個、千畝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蔬菜標準園31個、連棟溫室10萬平方米,武山縣被列為國家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甘谷縣被列為全國辣椒、韭菜、大蔥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全市蔬菜標準化生產率達到75.37%。
二、突出科技創新示范,產業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強化新品種研發推廣。依托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中心、食用菌工廠化工程技術中心、市農科所等科研單位,實施了一批蔬菜新品種研發項目,選育航天蔬菜新品種44個、天椒辣椒品種24個、黃瓜2個、金針菇菌種2個,每年引進示范蔬菜新品種200多個。二是強化園區引領示范。依托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行“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群眾參與、部門幫建”模式,建成武山、甘谷、清水、秦州4個蔬菜產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遍布不同區域、類型的特色蔬菜產業市級鄉村產業振興示范點182個、蔬菜集約化種苗繁育中心21個,促進了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三是強化技術集成應用。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一年多茬種植、集約化育苗、病蟲害綜合防治、水肥一體化、設施蔬菜“雙減”等綠色生態栽培技術,總結集成推廣多層覆蓋、麥(油菜)后復種菜瓜(架豆)、一年三茬等新型栽培模式10多種,將蔬菜種植范圍擴大到海拔2200米二陰山區和1500米淺山半干旱山區,有效提升了蔬菜產業發展水平。
三、突出加工能力建設,產業效益不斷增強。一是注重產品研發。加強蔬菜產后處理和深加工技術研發應用及基地建設,依托隴漿源公司成立甘肅隴漿源食品發酵工程中心,開展了漿水酸菜產品深度研發;依托中科云健康(甘肅)有限公司中試基地,應用玻態生物可逆干燥技術開展蔬菜產品研發;依托隴上椒、全錄王辣椒等企業組建甘肅省甘谷辣椒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辣椒系列產品開發與推廣。二是注重項目實施。實施了一批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建成果蔬貯藏保鮮庫843座、年貯藏能力97萬噸(其中土窯窖16萬噸),為蔬菜預冷貯藏奠定了堅實基礎。實施了甘谷縣磐安鎮國家蔬菜產業強鎮、武山縣省級現代蔬菜產業示范園、眾興菌業食藥用菌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節能技改等項目,提升了蔬菜產品儲藏保鮮加工能力。三是注重企業培育。按照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專業化營銷的思路,不斷加強蔬菜加工物流園區建設,著力推進蔬菜產業集群化發展,培育天水眾興菌業、甘肅隴漿源、甘肅孟姑食品、甘谷全錄王辣椒、甘肅隴上椒農業、甘肅武山金隴農副產品、天水三和祥果蔬、武山青露果蔬等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提升了產業發展效益。
四、突出品牌培育推廣,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一是加強品牌培育認證。全市種植業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43個,累計認證綠色蔬菜品牌20個,甘谷辣椒、武山韭菜、“羲皇”金針菇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武山縣被命名為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韭菜之鄉、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甘谷縣被命名為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甘谷辣椒、大蔥、大白菜,武山韭菜、豆角、蒜苗,張家川烏龍頭等列入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或保護產品。二是加強品牌宣傳推廣。積極組團參加農博會、楊凌農高會、蘭洽會等重大節會活動,舉辦中國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宣傳推介天水蔬菜特色產品,與東部協作城市及幫扶單位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建設蔬菜“南下通道”和“產銷對接”“菜籃子”直供、線上線下直銷等渠道,天水蔬菜遠銷到香港、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三是加強營銷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蔬菜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經紀人營銷隊伍,建成各類蔬菜專業市場95個,其中農業農村部定點批發市場4個、中型蔬菜批發市場11個、產地批發市場55個、農村集貿市場24個,建立蔬菜價格信息監測點38個、蔬菜直銷網店36個,組建蔬菜合作社296家,蔬菜運銷人員達到6900人,年外銷蔬菜25萬噸以上。
五、突出監管體系建設,產業質量不斷提高。一是完善質量監管體系。積極爭取實施國家“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建成市級和7個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96個鄉鎮成立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配備了快速檢測設備,形成市、縣區、鄉鎮、生產主體“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二是加強產品質量檢測。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嚴格蔬菜投入品使用監管,落實農產品檢測和質量安全可追溯、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實現產地蔬菜品種檢測全覆蓋,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今年截止8月底,市、縣例行檢測合格率達99.93%,近五年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三是強化追溯體系建設。創建市級農產品(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監測示范點120個,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武山縣、秦州區成功創建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麥積區正在創建第三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六、突出扶持政策落實,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一是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先后制定了《天水市扶持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天水市實施設施蔬菜大棚提質增效工程的意見》《天水市蔬菜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天水市現代絲路寒旱農業蔬菜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天水市“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獎補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扶持政策,組建了天水市蔬菜產業專家組和縣區工作隊,為扶持壯大蔬菜產業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資金投入穩定增加。市級財政每年列支蔬菜產業發展扶持資金500萬元,縣區財政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重點支持蔬菜產業基地建設、技術推廣、標準化生產、品牌認證、貯藏加工、市場建設、集中育苗、新品種試驗示范等,2015—2020年全市爭取國家和省上蔬菜產業發展項目資金4000多萬元,2021年落實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蔬菜產業補助資金3000萬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三是“菜籃子”負責制不斷強化。制定了《天水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天水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任務分工方案》《天水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天水市“菜籃子”工程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菜籃子”基地建設和產銷對接,強化元旦、春節和疫情期間的蔬菜穩價保供,有效促進了“菜籃子”工程建設任務落實。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