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創的是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提高,建的是一個環境整潔、文明有序、民風和諧的美好家園。自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開啟以來,天水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整潔有序的街道、隨處可見的“紅馬甲”、煥發新生的老舊小區……現在的天水,市民們時時都能嗅到撲面而來的城市文明新風。
“這個衛生死角前幾天還雜草叢生,堆滿了建筑垃圾,今天已經全部恢復了綠化,行動真是太快了!”9月13日下午3時許,家住成紀大道東路碧桂園·御園小區的住戶徐女士,站在小區西側與孫家坪大橋連接的拐角處時,不由得連聲稱贊說:“好幾次看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與小區的施工方進行溝通協調,沒想到這么快就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衛生死角消除了,綠化植被恢復了,生活環境變好了,以后出來遛彎的心情都會好很多。”
自8月28日天水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包街包巷包小區”責任制落實暨志愿服務活動啟動以來,隨處可見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穿梭在天水的大街小巷,他們或清除城市“牛皮癬”,或治理車輛亂停亂放,或整頓架空電線網線亂搭亂拉……成了天水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也讓市民切身感受到“志愿紅”辛勤付出換來的“街道美”。
13日,記者走進秦州區七里墩街道海林社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雖然該小區居民樓外觀陳舊,但整潔的環境還是讓人眼前一亮。據社區黨支部書記于亞江介紹,連日來,社區聯合住建部門和小區物業管理部門,集中對小區垃圾堆放、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進行了整治。“整治后,變化的確很大,停放在小區里的‘僵尸車’被清理了,堆了幾年的垃圾被清運了,樓道亂堆亂放的雜物不見了,小廣告也被清除了……”居民馬海軍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我們這些生活在老舊小區的居民深深體會到了幸福感。”
停車規范有序了,擁堵的道路暢通了,整齊劃一的停車位規范了停車秩序,方便了市民出行。這也是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市民們最直觀的感受之一。
13日上午8時許,在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過街天橋下的人行道上,只見一排排摩托車、電動車整齊有序地停放在施劃的白色線框區域。市民劉文娟正在該區域停放電動車,她說:“以前過來送孩子上學,電動車沒處停放,最近終于不再為停車犯愁了。政府部門為大家劃了非機動車停放點,現在身邊的人都能自覺把車輛停放整齊,不僅美觀還減少道路擁堵現象的發生。”
一旁的市民王霞附和說:“我發現最近身邊的人有序停車的意識增強了,亂停亂放的現象少了。”
傍晚時分,在中國人民銀行天水市中心支行門前的人行道上,正帶孩子玩耍的市民呂鑫說:“以前人行道路面有破損的地磚,很擔心孩子跑來跑去摔跤,現在更換了新的地磚,路面平平整整,孩子在這里玩耍讓家長很安心。”
城市路面平整暢通不但體現了城市形象,更關系居民的出行安全。連日來,秦州、麥積兩區市政管理部門對主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破損路面、坑槽進行了修補,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功能,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實實在在看到了大家為改善這座城市的環境而付出的努力。”在天水湖畔散步的市民王新德由衷地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惠民利民的舉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老百姓,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到創城行動中,為創城出一份力。”
如今的天水,街道上車輛停放有序、門店窗明幾凈;小區內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創城志愿服務細致周到,市民參與創城的熱情高漲……(□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張彬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