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提示
2021年8月22日凌晨3:00時,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一起腺鼠疫疫情。
鼠疫是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發病急、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為正確認識,科學預防鼠疫,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
一、內蒙古等地是我國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動物鼠疫活躍,時有人間鼠疫發生,近期去內蒙古務工和旅游人員做到不捕獵、不剝食、不逗玩旱獺等各類動物,不在旱獺、鼠洞周圍坐臥休息。一旦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咳血等癥狀,及時到當地醫療機構就診。
二、自8月14日以來,有鄂爾多斯市和寧夏石嘴山市、銀川市等地區旅居史返天水人員,如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咳血等癥狀患者主動戴口罩,及時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不要隨意走動。
三、鼠疫可防可治,請廣大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
四、正確認識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發病急劇,主要癥狀表現為寒戰、高熱不退、頭痛劇烈、淋巴結腫痛、眼瞼結膜及球結膜充血,甚至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咳血痰等癥狀,病人很快陷入極度虛弱狀態。由于呼吸困難、缺氧導致病人口唇、顏面及四肢皮膚出現紫紺,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紺,皮膚呈黑色,故被稱為“黑死病”。
受鼠疫桿菌感染的動物和肺鼠疫患者是鼠疫的主要傳染源,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灰旱獺、紅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長尾黃鼠等。鼠疫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蚤叮咬的傳播,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二是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引起感染,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三是人-人傳播方式,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五、科學預防鼠疫。
(一)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二)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場所,外出旅游時盡量減少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不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動物,不接觸動物死尸,使用驅蟲劑,做好防止跳蚤叮咬等措施。
(三)在疫源地內進行野外活動時,需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防蚤手套,穿防蚤襪,并且不在野外坐臥,在脫防蚤襪前,應先噴灑滅蚤藥物,防治蚤類攀附在防蚤襪上。
(四)居民應主動學習“三不三要三護”為主的鼠疫防控知識。
“三不”到人。不接觸、剝食和攜帶鼠、野兔、狐貍、狼、流浪狗、流浪貓、黃羊、旱獺等動物;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類(包括旱獺)、野兔等動物洞穴周圍進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動物洞穴;不要接觸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確診鼠疫患者。
“三要”到人。要及時報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熱患者和急死患者;要做到住所及周邊環境衛生干凈整潔,貓入籠,狗拴養,定期進行滅蚤處理;對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療,確保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救治。
“三護”到人。要進行有效防護。人在野外活動或作業時,要穿長褲、長袖上衣,必要時穿高筒靴子或防蚤襪子。在疫區、疫點處理過程中,強化疫情處理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要進行健康監護,對從事高危職業人員如放牧人員、滅鼠人員、野外作業人員和疫源地內居民要每天進行健康監護,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報告。對出入疫點周圍的人員,要進行必要的看護,防止人員在沒有有效防護下進入疫點。
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