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石榴籽”工程的“充國小學”實踐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206c648822b886c2.jpg)
清水縣充國小學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中,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將民族團結工作與黨建、德育及教育教學各項工作進行同步融合,讓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摸索出了一套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師生心中“默于無形、成于有意”的做法。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269fce97f2ed060c.jpg)
一、立足校情、認清民族工作使命
播下民族團結的種子,長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森林。校黨支部引領全體師生從認清使命入手,抓好學校新時代民族工作。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學校堅持第一責任人首責制,書記、校長在民族工作中堅持靠前指揮、親自過問、言傳身教。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經常對標對表,自查思想、反思工作,將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與抓師德、帶隊伍、強質量等工作相結合。二是認清形勢定目標。我校借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的東風,積極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穩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學校立足工作實際,確定了三年內創建國家級示范單位,五年內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三五”目標,使工作航標清晰、風來帆速。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54e198c7b15b09a2.jpg)
二、抓實常態、夯實民族工作基石
一是強化黨建抓引領。加強黨對學校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黨對學校民族工作的領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二是建章立制通架構。成立以學校黨支委成員為主體的民族團結工作領導小組,專設黨團隊陣地室為工作辦公室,按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特別”的優秀民族干部任用原則,確定校班子中少數民族領導分管創建工作日常。將民族工作實績納入教職工年終目標責任管理、納入黨員教師“一崗雙責”工作責任書考評、列入校工作行事歷。三是精準施策講實效。首先,堅持實施學生層面的“3456工程”,即:(三知:知國內、縣內、班內少數民族有幾個;四會:有民族特色的歌會、舞會、樂器會、美工會;五進:思想進步、關系進步、能力進步、學識進步、行為進步;六選:選民族團結進步中的宣傳之星、舞蹈之星、繪畫之星、歌唱之星、誦讀之星、書法之星。)其次,堅持教師層面穩步推進“七個一任務清單”考評,即:(要求全體教師年內參與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活動1次、演講1次、匯演一次、賽課一次、書畫1幅、走訪1次、資助1次。)再次,堅持家長層面開展“我參與系列活動”即:(家長委員會組織,每期每班安排家長代表參與集體學習1次、實踐活動1次、評優選先1次。)四是整合力量抓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民族工作要依靠兩種力量,一種是物質力量、一種是精神力量。”學校民族工作以黨建引領的精神力量充實,經濟力量主抓兩個“優先”,(即將經費開支“優先”提上“三重一大”議事日程,將有限的經費“優先”傾斜于創建工作,)以此保障經濟力量不缺席、不弱化。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57f934f5d217595e.jpg)
三、豐富載體、推動民族工作創新
學校民族工作沿著一個主題(抓民族工作就是促學校發展),兩條主線(抓好教師提升主線、抓好學生培養主線),三項融合(與黨建、與教學、與德育融合)的思想,不斷豐富載體作為工作的源頭活水。一是與學校傳統文化相結合。首先,主推圖說56個民族、圖說民族吉祥紋飾的校園外墻文化,將民族教育于無聲之中見有形。其次,主推以“播撒民族團結的金種子”為主體的樓內主墻文化,于綜合一樓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引導主題。再次是主體打造“十大國粹教學樓文化”墻面,以國粹為主旨,用不同的美工形式展示學生作品,形成一層一品,產生異曲同工的教育作用。建成了民族團結進步主題長廊,將1—6年級各科教材從“學課文、知民族”、到“唱歌曲、記民族”,再到“畫圖畫、愛民族”,創建了《小學民族團結教材檢索表》。制作了“身邊的少數民族視覺盛宴”“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少數民族”等主題墻面,讓民族團結教育移步換景、如影隨形。二是與品牌學校打造相結合。于學校南門外設立大型宣傳鐵藝牌一尊,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文化廣場一處,把民族工作宣傳帶動從校內走向社會。醒目地展示學校辦學的特色文化和主旨內涵。其次,充分利用“圖說56個民族”大型主題墻面建立校內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以“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為主題向導詞,直觀醒目地培植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此及彼拓展到各教室文化建設、園地布置、專設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題內容,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無處不在。三是與學校黨建相結合。首先在全體黨員中開展“知民族、愛民族”、好黨員日記撰寫集贊評選活動;開展“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講讀比賽。開展黨課“筑同心”、長廊“攬風采”、主題黨日“凝共識”、獎勵“鼓干勁”、匯演“聚合力”的五聯動活動,納入市黨建示范點創建。四是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以思政課為依托,開展民族團結主題展示課,建立我校民族團結教育“優課資源庫”。以語文課為陣地每期開展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課文誦讀”比賽。以音樂課為依托,加大力度推進民族小樂器進課堂工作,實現“一級一器、一生一技、一師一能”的民族樂器技能培養目標。以美術課為陣地,分級專設民族特色美術教學指標,納入美術課教學質量考核。五是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專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經典誦讀、課本劇編排、民族舞蹈、特色打擊樂、室內手舞等小組。加大其資金扶持,鼓勵其民族風采百花齊放。六是與學校文體活動結合,首先,投資編排以民族舞蹈為元素的教師健身操兩套;其次繼續廣泛普及學生大課間朝鮮族的彩帶操、民族特色自主游戲,讓校園處處盛開民族之花。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f40cdd665e772fe0.jpg)
中流擊水正當時,百尺竿頭再進步。我校探索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中,以研促學、研學并用,再同步融合,切實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教育做起,秣馬揚帆、砥礪奮進,讓學生從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85d1fa2cc827e4f2.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4178783291c8b8ce.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b504608c58602374.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7/5/210705113907616d23ef0beb8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