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胡川鎮學史思源感黨恩
爭當創建排頭兵
![](/Files260/BeyondPic/2021-6/12/2106120012cf4e44434085223f.jpg)
近日,在張家川縣胡川鎮倉下村,倉下村小學組織學生來到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堂思政課現場教育活動。通過講述過去各族人民共飲思源泉,通過飲水思源,新舊生活對比,將鮮活黨史和民族團結教育與教學實際相結合,讓孩子們體會飲水思源之精神,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好局面和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增強共建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景。
這只是胡川鎮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胡川鎮充分利用“第18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圍繞爭做“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排頭兵這一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集中開展了鎮機關(鎮屬單位)干部職工民族政策、法律法規、黨建知識競賽活動、開展了民族宗教政策宣講活動、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校園和以抑制高價彩禮、地界婚姻糾紛為主的矛盾糾紛調處活動,通過開展系列活動,提高各族群眾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知曉度和參與率,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
![](/Files260/BeyondPic/2021-6/12/2106120012b51152a9496c4250.jpg)
胡川鎮精準細化安排,在健全創建機制上加力。按照省市縣相關精神,年初及時召開了專題黨委會,研究成立了胡川鎮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制定了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下發到各村,16個行政村相應成立了創建工作機構,確保了創建工作有序推進。4月召開了動員會和創建項目謀劃申報會,5月開展了集中“宣傳月”活動,6月以來開展了“四進”清真寺、“三學一做”等活動,重點實施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項目,積極開展自查驗收工作,全力做好迎接省市驗收的準備,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保證。
創建成果在于惠及民生,鞏固創建成果更要以人民為中心。在鞏固創建成果中,胡川鎮積極打造“一路一廊”民族團結進步十里長廊“亮點工程”,沿莊天二級公路和后川河胡川段流域4村(倉下、張堡、王安、胡川),實施了思源廣場、團結亭、團結門、宣傳浮雕、公交站臺、固定宣傳墻面等項目,落實創建資金65.8萬元。利用省民委幫扶資金513萬元,打造“一路一帶”民族團結示范基地“民心工程”,實施了柳灣、窯上、夏堡、深坷4村道路硬化、水渠橋涵建設和村容村貌治理。聚焦“脫貧產業”,培育“扶貧車間”,實施“果樹建園”,推進“牛羊進戶”,培訓“出彩拉面”,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特色工程”。在王安村率先建成以笤帚加工和小工藝品為主的“扶貧車間”;在蒲家、深坷、王安等15村栽植優質核桃、花椒、烏龍頭共計4100畝;在全鎮16村投資199萬元扶持貧困戶養牛376頭、養羊220只;開展“伊香拉面師”、果樹栽植、畜牧養殖等脫貧技能提升培訓,惠及貧困戶517人次。
![](/Files260/BeyondPic/2021-6/12/2106120012e6655095e37301cd.jpg)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合力。當前,以張家川縣“爭做‘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排頭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契機,胡川鎮在全面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成果基礎上,扎實開展好全縣第18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繼續做好創建引領,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