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持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今年以來,天水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及對甘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省統戰部長會議和全省民委主任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為目標,強化領導、精心謀劃、創新推動、提質增效,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靠實責任聚合力
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擺到重要位置,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對縣區黨政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增加了分值權重,建立了民委委員單位年度報告工作制度,印發了《2021年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要點》,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各縣區、各成員單位落實,推動創建工作走細走實。市、縣、鄉三級黨委積極履行主體責任,黨委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帶頭宣講政策,帶頭督查落實,將創建工作由部門責任上升到黨委、政府責任,真正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推動、部門密切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全市上下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齊心協力投入到富民強市的生動實踐,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強大合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突出主線把方向
市委理論中心組帶頭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評價標準,貫穿于創建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開展,示范點培育工作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打造,督導考核工作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推進,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積極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路徑的好風氣。清水縣充國小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各領域,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兩年,市、縣、鄉共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班450多期,參訓干部群眾達13.5萬多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已經成為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注重營造創建工作氛圍,創新方式廣宣傳
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加強宣傳的同時,注重創新宣傳方式,由大而化之向精耕細作轉變,在人流量較大場所設置宣傳牌1926塊,利用600多輛公交車、1600多輛出租車和100多處公交站臺電子屏開展滾動宣傳,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有獎征文活動和宣傳民族團結好故事活動,利用“數字云在線”“天水在線”“今日頭條”等網絡平臺,從收集到的920多個故事中擇優推送了26期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天閱讀量平均過萬、分享過千、點贊過百,最多的一條當天播放量達16萬多人次,有力推進了“互聯網+民族團結”行動,真正把互聯網空間建成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增進“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的新平臺。今年的“宣傳月”活動,在省委主要領導的帶動下,市、縣黨委主要領導親自參加啟動儀式,廣泛深入動員,掀起了新一輪民族團結進步新高潮。“宣傳月”活動期間,我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宣傳、圍繞創建全國示范市目標開展宣傳、擴大范圍下沉重心開展宣傳,全市各機關、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和企業紛紛舉辦文藝演出、書畫展覽、演講比賽等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營造了濃厚的創建工作氛圍。
培育創建工作示范典型,由點擴面全覆蓋
注重把培育各級各類示范典型與“八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各行業、各領域分別培育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具有示范引領價值的先進典型,推動了創建工作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連隊、進景區、進宗教場所活動深入開展,在全市形成了以張家川縣、充國小國、張棉驛鄉、林屲村、馬跑泉公園、工業博物館等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示范點80多個,每個示范點各具特色、各有優勢,為本行業、本領域創建工作樹立了示范標桿。同步開展示范典型宣傳推廣行動,組織各系統各單位到示范點參觀學習、復制借鑒,推動創建工作由點及面向各領域拓展、向全社會覆蓋。
依托獨特的伏羲文化,精心打造創品牌
認真落實省委關于開展“一廊一區一帶”行動、打造甘肅創建品牌的決策部署,去年牽頭實施了“隴東南鞏固區”聯創共建活動,探索建立了“八項工作制度”,組織開展了互觀互檢活動,推動了隴東南片區創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按照國家民委的指導意見,依托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共祭伏羲大典活動,大力弘揚伏羲文化,成立了伏羲文化研究會,建成了伏羲文化博物館,打造了伏羲城、伏羲工坊等一批教育基地,創編了《一畫開天》《伏羲頌》等10余部精品劇目,出版了《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等書籍70多種,舉辦了全國性伏羲文化論壇交流活動30多期,通過深入挖掘和廣泛宣傳,使伏羲文化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載體,推動了各民族在同根同祖意識下的文化交流互鑒和融合發展,增進了各族群眾對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廣泛認同,打造了一張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天水品牌”。
圍繞工作大局使勁,助力發展做貢獻
準確把握創建工作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將創建工作與當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精心謀劃,同步推進,大力實施全覆蓋、精準滴灌、文化引領、金種子、精神家園、出彩培訓、權益保障等“七大重點工程”,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力度,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等民族地區優先安排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社會事業發展工程以及交通、能源、生態、水利、旅游等重點項目,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切實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成效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