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之一,民族團結要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近年來,天水市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組織2000多名各族學生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是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開展創建工作。天水市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認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學校黨組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校師生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評價標準和實踐要求,貫徹于創建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在各方面。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班會,開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辦手抄報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吸引力,讓創建工作始終沿著這條主線開展。
二是開展創建工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活動。該校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內容,在語文、道德與法制、品德與社會、甘肅歷史、人文素養、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九門學科中,老師側重講授民族工作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民族工作知識,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利用課堂教學,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到職業技能培訓和樹德育人全過程,用學生熟悉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以情動人、以事感人,使課堂教學成為創建工作的主渠道。在課堂學習中踐行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是大力營造創建工作氛圍。學校以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為載體,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墻一室都賦予民族團結的教育內涵,建設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和民族工作理論知識”、“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常識”、“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測評標準”等四個主題文化墻,讓師生一到學校就能感受到鋪天蓋地的創建工作氛圍。
四是開展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創共建。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網絡。通過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進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充分發揮縣文化館、博物館、校史館和德育室的民族團結教育功能,組織學生參觀學習,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是創建工作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為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新疆培養輸送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創建工作有意識地開展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新疆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講座,包括給學生家長宣傳本校歷屆新疆就業學生工作、生活情況以及給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讓家長不“懼怕”孩子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就業,讓家長支持孩子對民族團結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另外還開展了學唱民族歌、學跳民族舞(青春舞曲、維吾爾族舞蹈、藏族舞蹈)、學畫民族畫等活動。組織師生觀看《冰山上的來客》《阿詩瑪》《農奴》等影片,對學生的就業方向進行引導服務。通過對新疆地域性民族特點的介紹,使學生知道新疆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關心新疆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變化,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使學生有去新疆就業的意愿。近幾年共為新疆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輸送幼兒教師200余人。堅持每年宣傳我校在新疆就業學生的先進典型事跡。學校宣傳了畢業生魏玲的事跡,魏玲2018年到阿克蘇地區任普魯克鄉普魯克村幼兒園園長,2019年任阿克蘇市普魯克鄉中心幼兒園總園長,并于2019年教師節,被阿克蘇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還宣傳了另外四個優秀畢業生,分別為該校畢業生張娜(現任庫車縣機關農場幼兒園副園長)、楊娟(現任庫車縣機關農場一區第四幼兒園副園長)、康麗麗(現任庫車縣機關農場二區第四幼兒園副園長)、許晶晶(現任庫車縣機關農場一區第二幼兒園副園長)。她們的事跡在學生中產生了良好影響。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該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效顯著,于2017年被評為天水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全校各族師生共學、共事、共樂,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