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按照《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2021年工作要點》安排,近期,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征文啟事,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有獎征文活動,征集的作品內容要求反映我市各民族群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傳承弘揚伏羲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情感相連、文化交流、心靈共鳴、團結互助的真實故事;我市各縣區縣志中關于民族團結、互助、交流、融合的歷史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尤其是天水市黨的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歷史故事;關于我市以傳承和弘揚伏羲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散文、人物傳記、短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以反映我市民族團結進步真實故事為內容的微視頻、微電影等抖音、快手宣傳作品。截止目前,已經征集到作品400余篇。從今天開始,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天水在線”上登載征集到的部分好故事,以饗讀者。
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征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故事,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收到了許多學生的來稿,我們選出部分稿件在網絡媒體上發布之后,同學們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投稿熱潮。今天在“天水在線”上登載的就是三篇同學們投來的新稿件,學生寫的稿子雖然稚嫩,但卻情真意切、清新可愛。他們自己寫、寫自己,既教育了自己又教育了同學,從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
難忘那位回族叔叔
昊強 天水市麥積區龍園中學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剩余的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我們的56個民族統稱“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
現在,我們出門逛街時,總能遇到一些少數民族,我遇見過最多的就是回族人和維吾爾族人了。他們有的在做生意,有的在逛街。到處呈現出民族團結的景象。在我七歲那年,有一次逛街時與父母走散了,當時我很著急:我沒有通訊工具!我只能憑著自己的記憶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突然間,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我回頭一看,是一位頭戴一頂小白帽子的回族叔叔,他臉上掛著微笑,問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我便很小心地說:“我本來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在一個路口處我要走地下通道,他們要過馬路,我便一個人走了地下通道,等我出來的時候他們不見了,我和他們走散了。”我很冷靜,雖然有一點慌張,但是我沒有急得要哭。他聽了以后對我說:“用我的手機給你爸爸打一個電話吧”。我便接過了他遞過來的手機,心想“他能那么好心嗎?”雖然這么想,可我嘴上沒有說出來。你想啊,萬一人家滿懷好心的來幫你,你卻懷疑人家的好心,換誰誰不會氣死呢?哈哈,這當然是開玩笑的啦!我可沒有那么沒禮貌。我迅速打了一個電話給爸爸,用完手機之后,我向他道謝,他便問我多大了,我回答,“7歲了。”他聽了之后說我和他兒子一樣大。正說著,我看見一個人影向我們跑來,我一看,是媽媽!我一邊向她跑去,一邊回頭對那位回族叔叔說再見,只見他也滿面笑容的對我揮手。
這便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一個我不認識的少數民族的人交流。我們周圍的大部分少數民族人民都是十分友好的。而且好多少數民族人民的食品都是很美味的。比如維吾爾族的馕餅,葡萄干等美食都是很有名的!
少數民族也是我國的中流砥柱呢,我來為大家列舉幾個少數民族的科學家吧:李四光,蒙古族著名地質學家;姜景山,朝鮮族著名航天物理學家,中國首顆人造衛星的設計者之一;羅常培,滿族著名語言學家;秉志,滿族動物學家,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 赫崇本,滿族海洋物理學家,中國海洋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像這樣的人物有很多,所以,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6個民族一心一意建設祖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加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王席 12歲 麥積區橋南新建巷小區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美麗的大家庭,有漢族、壯族、回族、景頗族等56個民族,56個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華民族共同體”。
各民族有許多有趣的風俗習慣。如:在春暖花開時或者秋收季節壯族人民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會舉行潑水的活動……由于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地理、氣候、經濟、生活方式不同,所以說他們的房屋結構也有極大的特點。如,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雨多,所以人們一般都居住在干欄式樓房里;在我國的哈尼族人的村寨一般建在半山腰,村寨上面山坡分布著森林,下面山坡密布著梯田。還有些少數民族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從遠處看,小竹樓好像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的少數民族,對于大米的吃法也各不相同,就簡單列舉幾樣吧:傣族人民喜歡把米裝進竹筒里放在火上燒烤,這樣會使米飯帶有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們喜歡吃五色的糯米飯和糯米糍粑;而朝鮮族的人們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五十六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啊!我們每個民族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我們都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位哈薩克族媽媽的愛心故事
王文卓 14歲 學生
民族團結一家親。有一句歌詞叫做“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這句歌詞誰也不陌生。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秦朝開始,我國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始終沒有間斷過。在960萬平方公里上生活著56個民族。民族團結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當今的中國,搞好民族團結才是重中之重。
在新疆布爾津縣,有一位哈薩克族愛心媽媽--麗達,她常年幫扶各族貧困孩子。麗達下崗后從街頭擺小攤開始,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后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說:“我是個下崗工人,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當時有各民族的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也要幫助各民族的人。我們少數民族和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們的身邊正是因為有像麗達這樣的人,他們的心中沒有民族之分,都是中華民族,才讓我們這么多各民族的孤兒在一起有一個新的家。在整個大中國當中,像麗達這樣的人還有無數。只有各民族團結,我們的56個民族才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