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我市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健全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長效機制,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近日組織農業農村、民政、財政、人社、林草等成員單位召開了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專項工作組工作會議,座談交流我市村級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開展情況,并于11月17日至20日對全市兩區五縣的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調研。
督查調研分別由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周祥林和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虎為組長,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林草局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分兩組同步進行。
![](/Files260/BeyondPic/2020-11/25/2011251134b815b9da731cfafa.jpg)
督查調研組抽取秦州區天水鎮東風村、麥積區花牛鎮白家河村、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等7個縣區的14個鄉鎮14個行政村(其中5個深度貧困村,8個非貧困村或已脫貧村),采取入村實地查看、檢查資料、座談交流、在每村抽查5—10名選聘人員核查身份證及聘用合同等形式,對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理事會運行、共管共享管護基金落實及使用、公益性崗位設置、公益性崗位人員選聘、履職及公益性崗位報酬落實等方面情況進行了督查調研。
從督查調研情況來看,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動”重要內容,充分發揮了其助力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等多元效應,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各行政村共管共享理事會設立逐步規范、章程健全、作用發揮充分,管護基金嚴格按照“村財鄉管”原則,由理事會提出使用意見,經村“兩委”審議后實施,并定期公示管護基金收支情況,用于水毀路面、路燈、水渠、垃圾桶等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維修材料費的支出;二是疫情防控期間各行政村都增設臨時公益性崗位,公益性崗位設置進一步優化,崗位職責、服務內容和工作標準明確;公益性崗位人員選聘規范,沒有發現優親厚友、頂崗、選聘不勝任崗位人員等現象,實際在崗人員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主,另有一小部分邊緣易致貧人口,有效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難問題;三是通過各鄉鎮對公益性崗位人員開展崗前培訓、林草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對護林員及草管員等開展的專業技能培訓,在崗人員的履職能力不斷提高;四是各行政村公益性崗位人員考勤制度健全,所有在崗人員報酬均能足額按時發放,全部打入農戶“一卡通”。
![](/Files260/BeyondPic/2020-11/25/2011251134047f71e38864e765.jpg)
督查調研組對各縣區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繼續加強共管共享理事會建設,及時落實管護基金省市補助資金,想方設法配套縣級補助資金,進一步加強檔案管理,加大崗位技術培訓,真正發揮農村村級公益性崗位作用,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