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轄區內歷史文物眾多的情況,天水檢察機關采取三項措施,積極穩妥開展文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等”外領域探索,服務文化遺產傳承,共摸排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線索28件,立案28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7件,取得較好效果。
一、緊盯地域特色,匯聚合力重點突破。一是建立與相關部門聯系機制。市檢察院與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積極溝通聯系,介紹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就攜手保護文物達成共識,共同建立線索移送、案件辦理、溝通協調等常態化制度機制,為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二是建立專班辦案機制。積極探索專業化辦案模式,抽調業務骨干成立文物保護專項工作辦案專班,夯實辦案組織保障。三是建立常態學習機制。組織辦案專班成員常態化開展培訓,全面學習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利用“檢答網”平臺學習相關典型案例,積極借鑒北京、山西等地發布的成功經驗,為辦好案件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二、緊盯關鍵環節,深入摸排確保質量。一是周密計劃,明確方向。制定了周密調查計劃,安排專人搜集文物名單,制作索引目錄,對照目錄查找地理位置,并分析研判文物保護薄弱環節,確定了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摸排重點的工作思路。二是克服困難,實地摸排。與市文化和旅游局組成工作組,先后深入武山縣千佛洞、甘谷縣華蓋寺、秦州區玉泉觀、麥積區仙人崖等文物保護單位,對其文物級別、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摸排,對文物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文物損毀風險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件。三是針對問題,發出建議。排查發現,國家級、部分省級以及已開發為旅游景點的文物保護較為完善,但其它文物保護不足,部分文物損毀嚴重。如,在麥積山仙人崖景區“羅漢堂”西側,發現僧人違規修建一處“藥王廟”,嚴重影響了仙人崖景區的整體風貌,使國家利益長期處于受侵害狀態,針對此類問題,檢察機關先后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20份,督促履行文物管理和保護職責。
三、緊盯突出問題,抓住不放跟蹤問效。一是持續跟蹤監督。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建章立制,兩級檢察院始終堅持把長效監督貫穿公益訴訟全過程,對每一件訴前檢察建議,都持續跟蹤監督,使檢察建議真正落到實處。二是確保整改效果。對立案的公益訴訟案件,更加關注整改效果,整改不到位監督就不停步。如,在辦理千佛洞石窟公益訴訟案中,由武山縣院檢察長主持,采用公開送達方式,向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縣宗教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針對問題跟進整改,全程監督文物部門制定整改方案、申請經費及具體施工,促使影響文物整體風貌的水泥房、蒙古包等全部被拆除。三是注重源頭治理。以文物保護個案辦理為切入點,深挖案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問題,與相關部門溝通、討論,促使完善管理制度,切實履行文物保護職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