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市疫情防控的戰(zhàn)場上,總有一些人令我們敬佩,他們用“逆行”的身影,沖在“疫”戰(zhàn)第一線。有的背起行囊遠赴重災區(qū),有的堅守崗位,有的走村入戶、排查隱患。在這片戰(zhàn)場上,他們與伙伴共事,與戰(zhàn)友同行,其中也有人與愛人并肩作戰(zhàn)。在我市疾控中心就有這樣三對夫妻,他們帶著對父母的愧疚,對孩子的牽掛,在逆行的道路上攜手沖在了最前面。
【薛峰 楊婧夫婦】
“孩子,爸爸媽媽在干一件大事”
2020年的春節(jié),本該萬家團圓的日子,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疫情蔓延之時挺身而出,為的是堅守在最危險的一線,與未知的病毒來一場生死博弈!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是奮戰(zhàn)在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一線的“博弈者”,市疾控中心薛峰便是其中一位。
2月4日,記者在市疾控中心看到薛峰時,他正在實驗室里檢驗病毒。隔著厚厚的玻璃窗,只能看見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兩個“人形”端坐在實驗臺前,微黃的光線將他們的背影輪廓映在厚厚的玻璃上,其中一人的背后用記號筆寫著“薛峰,好樣的!”
病毒核酸檢測是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關(guān)鍵的步驟,是一場對體力和精力的極大考驗。防護服、護目鏡、口罩、帽子、鞋套、橡膠手套……還未穿戴完畢,就已能看到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每次從實驗室出來,更是被厚厚的防護服悶得汗流浹背,頭頂?shù)暮怪榛^臉頰,濕透衣服,護目鏡里亦是層層水霧匯成的水滴。
在距實驗室不遠的疫情信息組,薛峰的妻子楊婧正在匯集疫情數(shù)據(jù),準備上報。雖然夫妻倆處在不同的崗位,但抱著同樣的“心”以不同的方式并肩作戰(zhàn)。
即便深處同一棟辦公樓,在艱巨的工作任務(wù)前,夫妻倆也沒有多少相聚的機會,每天十幾分鐘的工作餐時間便成了兩人短暫的“約會”,然而能在一起吃飯的機會也不是天天都有,如若有新的病例標本送來,薛峰便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夫妻二人格外珍惜這約會的機會,一次叮嚀,一句關(guān)心,都傳遞著濃濃的掛念和愛意。
因為工作繁重,無暇顧及家中,薛峰將兩個孩子和老人送到了甘谷老家。工作之余,家中的老小也牽扯著他的心,他在2月1日發(fā)的朋友圈中寫道“今天把父母和孩子送走了,雖然小花朵還沒有斷奶,雖然有點不舍,但是孩子們,你們要知道爸爸媽媽在干一件大事,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幫助。感謝所有親人們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我們會照顧好自己,戰(zhàn)勝疫情,平安歸來。”
【張永斌 楊雯靜夫婦】
“我們倆都是疾控人”
“我和丈夫就是學這個的專業(yè)的,發(fā)生這種疫情,就是我們疾控人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的時候,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個時候不上,什么時候上?”楊雯靜和張永斌是同在天水市疾控中心工作的一對夫妻,一個在一線排摸疫情,一個在實驗室與病毒“博弈”。面對記者,他們說出了這番話。
張永斌與楊雯靜都不是本地人,且雙方的父母都不在身邊,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他們夫妻兩便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像陀螺一樣忙碌著,根本無暇顧及家中的孩子,迫于無奈,他們只得將孩子托付給麥積區(qū)的親戚照顧。后由于疫情的加重,張永斌只得讓岳母專程從酒泉趕來照顧孩子。
張永斌的孩子張舒揚今年11歲了,在他的日記本上有這么一段話,“我們一家原本計劃要回老家過年,可隨著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爸爸媽媽卻越來越忙,他們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回老家的事也不再提起。今天媽媽很晚回家,拉著我的手說今年不能回老家過年了,我很難過……媽媽溫柔的安慰我,最后說了一句:‘這是工作,總得有人去做!你以后就明白了。’”
在市疾控中心的大樓里,楊雯靜和張永斌的辦公區(qū)域僅有兩層樓之隔,但防疫戰(zhàn)打響后他們夫妻二人也鮮少見面了。張永斌見到楊雯靜多是在凌晨,那時她剛從實驗室出來。張永斌告訴記者,每每看到妻子時,她的頭發(fā)都濕漉漉的,發(fā)梢還滴著汗水,額頭上防護服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更是清晰可見,自己心里有說不出的心疼。
“特殊時期,大家不計個人得失,都忙得團團轉(zhuǎn),我們單位的很多人把家搬到了單位,不論白天黑夜,有任務(wù)立即出動,大家從未有過怨言。而我們夫妻倆只是這個團隊里的一份子,沒什么特別的。”張永斌說。
【李江紅 王熱勤夫婦】
“我們是黨員,應當義無反顧”
夜幕降臨,記者告別了忙碌的“疾控衛(wèi)士”,正準備離開市疾控中心,卻在大門口遇到了剛從二院回來的結(jié)核病預防控制科科長李江紅。他告訴記者,省上檢查組到二院復核病人的情況,下午他和檢查組一起到病房核查病人恢復情況。
這個春節(jié),對于李江紅一家來說同樣難忘。每年過年,李江紅都會和妻子王熱勤回隴西老家和父母團聚,但今年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情來襲,他和妻子帶著對家人的牽掛,攜手并肩,毅然走向各自的戰(zhàn)場。從臘月底到現(xiàn)在,李江紅夜以繼日堅守在戰(zhàn)疫一線,很多時候他都睡在單位,很少回家。
李江紅是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diào)查小組成員之一,他和同事每天穿梭在危機四伏的隔離區(qū),近距離面對病人,他們精準記錄確診病人的活動軌跡,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蔓延的疫情賽跑,以此來切斷其傳播道路。在接受采訪時,李江紅告訴記者:“病人在確癥后因為心理壓力大、情緒低落,在回憶過程中,經(jīng)常會忽略一些細節(jié)。這就需要我們一點一點提醒,將所有的軌跡像珠子一樣串起來,只有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才能快速準確采取醫(yī)學觀察措施。”
李江紅的妻子王熱勤在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科工作,她每天的任務(wù)是配制消毒液,為大樓實驗室及其他重點區(qū)域進行預防性消毒。 “你在一線與疫情賽跑,我在后方消毒護航!”這是戰(zhàn)疫期間,他們夫妻二人的真實寫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zhàn)斗中,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著力量,用實際行動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完美逆行”。
談及這個特殊的春節(jié),李江紅說道, “我是黨員,應該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應該走在第一線。抗擊疫情,這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我們應當義無反顧的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