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19-12/2/19120209361056dac322b45e66.jpg)
11月16日,“伏羲文化與彝文化淵源關系高峰論壇”在貴陽舉行,本次論壇是今年6月21日在天水舉行的“伏羲文化與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討會”的延續。經過為期兩天的熱烈探討,該論壇最終確定了其今后的統一名稱“伏羲文化與彝族文化高峰論壇——探尋8000年中華文明。”
據悉,天水該論壇甘肅方面的發起人和與會的一些彝學文化專家,出席論壇并作了重要發言。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北京、上海、浙江、云南、四川、廣西、甘肅及貴州省伏羲文化和彝學研究方面的頂級專家和學者,共達一百多人。
![](/Files258/BeyondPic/2019-12/2/19120209367d7fc9595e7f5f0e.jpg)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首先對之前天水舉辦會議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視角。又從人類文明起源、古彝文、彝族八卦圖與伏羲八卦,彝族的古文字與在天水考古發掘出的伏羲時代的刻畫符號之間的關系,彝族的天文歷法與伏羲先天八卦之間的關系,天水大地灣古人類文化遺址中的刻畫符號和其他考古遺址中發現刻畫符號,民俗傳說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
研究探討中,專家學者們按照從天水會議上新開辟的,跳出以往以《經》解《經》、以史料證史料窠臼的,借助民俗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刻畫符號等來論證彝文化與伏羲文化同宗同源的方式,進行了更深刻和廣泛的研究探討。
本次論壇最大成果是形成了12項共識,諸如:彝族族群來源與伏羲氏,彝族是伏羲氏的后裔;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彝族與漢族等中華各民族共祖同源、文化同根、血脈相連等。
另據記者了解,“伏羲文化與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討會”,最初由天水市周易學會和貴州省彝學研究會發起,并于今年6月21日,在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屆中國天水文化旅游節開幕的前一天,受周宜興先生的委托,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水市周易學會會長安志宏在天水陽光飯店,召集各界專家學者,舉辦了首次“伏羲文化與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桂川滇黔等地的彝學專家、以及來自浙江大學地科研院校的學者和我市專家學者一起從民俗學、考古學等方面,通過民間傳說,刻畫在文化遺址和文物上的符號及古文字等,多方面論證了彝文化與伏羲文化同宗同源的事實。
同時,天水會議的成功舉辦,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進一步提升了參加研討會專家和學者的熱情。且于該研討會即將結束的時候,在彝文化專家學者的提議下,研討會的發起人周宜興、安志宏代表伏羲文化研究會,和來自貴州省的彝學專家學者共同商定,今年后半年在彝文化重地貴州省貴陽市,再次召開“伏羲文化與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討會”,然后每年在天水和包括貴州在內的西南彝區之間輪流召開“伏羲文化與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討會”。
并且,在上次天水會議之后,浙江大學《易經文化創新應用》聯合課題組和川滇黔桂彝文古籍協作組,也積極加入到發起單位之中,和天水市周易學會、貴州省彝學研究會,一起籌辦了伏羲文化與彝族文化關系的第二次會議,即本次“貴陽論壇”。
但無論是“天水會議”,還是“貴陽論壇”,其都提出了和探討了“建立中華文明新標準”的重大命題,即不能以西方文明標準作為探討中華文明的唯一標準,中華民族應該提出自己的文明標準。
近年來,我市通過舉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文化旅游節,進一步助推了全球華人尋根祭祖、探索中華文明淵源的腳步。在探索中華文明淵源的活動中,“伏羲文化與彝族文化高峰論壇——探尋8000年中華文明”活動顯得尤為活躍,其有力地助推了中華文明的探索熱潮。
![](/Files258/BeyondPic/2019-12/2/19120210122db8c48ab33d86fb.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2/2/1912020936710b3631db439b26.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2/2/1912020936b885338d92c5e9c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