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劉坪鎮鎮長羅家紅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秦安蜜桃熟了)
今年是個豐收年!秦州大櫻桃(煙鋪大櫻桃)豐收了,武山萵筍豐收了,甘谷花椒豐收了,武山架豆王(豆角)豐收了,秦安蜜桃豐收了。繼天水在線持續對秦州大櫻桃(煙鋪大櫻桃)、武山萵筍、甘谷花椒、武山架豆王(豆角)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報道之后,按照逯克宗副市長的安排,7月20日,天水在線走進秦安縣劉坪鎮蜜桃基地,把鏡頭對準脫貧攻堅第一線,對準秦安蜜桃豐收場面。
(敦煌市農業農村局派駐秦安縣劉坪鎮大灣村幫扶干部劉娜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縣劉坪鎮鎮長羅家紅為秦安蜜桃代言)
劉坪鎮位于秦安縣東部,毗鄰縣城,屬典型的淺山干旱地區,平均降雨量豐富,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是桃子等果品最適宜生長的產區之一。世間蜜桃品種繁多,味道各有差異,獨有秦安蜜桃以體碩形端、色艷肉嫩、汁多味美、綠色營養而遠近聞名,素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之稱號,暢銷全國各地。秦安蜜桃產果期長,從6月中旬上市的早熟桃到10月下旬的晚熟桃,銷售期長達5個月。去年年底,由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組委會發起的評選活動上,秦安蜜桃入選2018年度中國最受歡迎的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10強。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秦安縣劉坪鎮鎮長羅家紅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縣作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甘肅省深度貧困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秦安縣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的根本之策,大力實施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工程,推動全縣林果種植面積達到了90萬畝,產值接近40億元。其中秦安蜜桃種植面積達10.3萬畝,產值4.6億元,產業扶貧的貢獻率達23%。
(秦安縣劉坪鎮鎮長羅家紅為秦安蜜桃代言)
(敦煌市農業農村局派駐秦安縣劉坪鎮大灣村幫扶干部劉娜為秦安蜜桃代言)
(敦煌市農業農村局派駐秦安縣劉坪鎮大灣村幫扶干部劉娜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敦煌市農業農村局派駐秦安縣劉坪鎮大灣村幫扶干部劉娜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秦安蜜桃熟了,果農笑了!)
(敦煌市農業農村局派駐秦安縣劉坪鎮大灣村幫扶干部劉娜為秦安蜜桃代言)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蜜桃熟了)
(秦安縣建行派駐劉坪鎮大灣村第一書記 高平生為秦安蜜桃代言)
桃之夭夭
□李曉東(現為《小說選刊》雜志社副主編,曾任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職務。)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三千年下,春天的燦爛和新婚的喜悅,依然給力地撲到你的面前,而其標志意象,便是盛若云霞的桃花。
我們今天吃到的水果干果,大多從域外傳來。葡萄當然直接就是外語譯音,核桃本名胡桃,蘋果也是音譯和意譯的結合。近年來,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絲綢之路仿佛從塵封的歷史中重新活起來。其實,絲綢之路從未被湮滅,我們每天一衣一食,都承澤著她的恩惠,卻是日用而不自知。
桃,則是不折不扣的中華本土出產,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一路向西,桃之夭夭。桃的起源,可上溯至神話《夸父追日》,夸父渴死之前“棄其杖,化為桃林”,英雄的父親將對人間的不舍和族人的留戀,寄托給和心臟最近似的仙果。桃子,是鮮紅的父親的心和血。
《桃夭》屬于《周南》,《魏風》里有“園有桃,其實之肴”。可見,周代時,從河南到關中天水一帶,黃河流域的核心地區,桃已普遍人工種植,且很成規模了。今天,天水秦安水蜜桃成為主導產業,實在是淵源有自。每年四月份,秦安縣舉行桃花節。辛棄疾詞云“山下千林都覺俗,山上一枝看不足”,秦安桃花,山下千林,山上也千林,一株株桃樹少女般靜立在川道里、大路邊、梯田中、小徑旁、山崗上。驅車或步行盤山而上,仿佛都在向你嬌羞地打招呼,和辛棄疾并稱宋詞“二安”的李清照,敘小姑娘見生人時“和羞走,依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秦安桃花也如是。株株桃樹相依,片片桃花相連,相得益彰,色澤愈加濃烈,站在山巔四望,如火焰般,從大地灣一直燃燒到今天。
相伴既久,情感亦深。在所有植物和水果中,桃,無疑故事最多、寓意最好,也最感親切。“灼灼其華”,熱切濃烈的愛情,少男少女心里眼里噴出火。《園有桃》卻是粉紅的憂郁,“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心之憂矣,其誰知之”,不僅一派小資氣文藝范,現代派哲學文學之話語困境,亦躍然而出。桃子,還是許多大事的關鍵道具,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斷臂之交,成也桃,敗也桃。“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足可以見證又大又紅的水蜜桃多么稀缺寶貴。我們吃到秦安水蜜桃,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是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呵呵。
▲秦安“桃后”
不過,秦安水蜜桃的確來之不易。我小時候,家中院子里就有一棵桃樹,好像是全村唯一的一棵。我們村梨樹很多,核桃、杏也不少,可惜沒桃樹。我家的這棵,是從鄰縣移植來的。樹不高,小孩子一步就能跨上樹杈。樹冠卻伸展得大,遠出的枝條,有的垂到地上,其枝搖搖,其葉蓁蓁,春天一樹紅,夏天一樹綠,秋天一樹實,冬天一樹雪。可我們對紅花綠葉不感興趣,桃子剛探頭探腦毛茸茸地看世界,就惦記上了。一點點地長大,但終于長不了多大,約杏子般大時,就開始由青轉綠,由綠轉白,由白轉黃了。我們多少次把青桃子摘下,又硬又苦,滿桃子的絨毛扎得渾身發癢,不到成熟時節,是頑強的抗拒,成熟時,則綿軟甘甜。我老家有諺語“桃飽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杏子、李子都不能多吃,唯桃子,似乎多多益善,大人不會管,真童年一大美味也。此后多年,輾轉南北,所見各類水果可謂不少,然秦安蜜桃,仍令我大感驚訝。
比成年人拳頭還大的蜜桃,鮮艷而均勻的紅色,最大的“桃王”,有500多克。小時候的我,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吃桃子,面對秦安蜜桃,卻一個都“消滅”不了。桃主人知道大家的難處,切成一瓣瓣,擺在盤子里。從切面可見,桃肉同樣鮮紅,甚至深紅得濃郁,仿佛滴滴香濃的桃汁將流出來,感覺直把桃子吃成西瓜了。拿一瓣,一口咬下一小半,絲絲甘甜均勻地伴著綿軟而有韌勁的果肉。《老子》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真正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相反相成、不同而和的。吃秦安蜜桃,才知何為“大快朵頤”。“朵頤”,就是咬嚼之樂。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們是“日啖仙桃只一顆,三生愿作天水人”。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人盡皆知。秦安蜜桃也有類似往事。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宮中,忽然想吃家鄉的蜜桃,差人專送而來。秦安距長安不遠,且驛道通達,取不傷民,享受有節,故開“貞觀之治”。楊貴妃的荔枝,則天遙地遠,以公務之力而逞后宮之欲,跌破了奢靡的底線,結果“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秦安“桃王”
秦安蜜桃自古即有,于今最佳,不僅因山川靈秀,地利天時,更賴科學之力。小時候,就盼院子里的桃樹結得“稠”,挨挨擠擠的桃子壓彎枝頭。今天秦安的桃樹,則要疏花疏果。把多余的花一一摘去,掛果之時,再摘一遍。保證桃與桃之間的距離,為桃的生長留出足夠養分與空間,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稍大時,給每個桃子套上專門研制的袋子,防蟲,防止農藥灑到果品上,都是人工操作。“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自然狀態,被精心科學培育所取代,結出的果實才會色澤均勻,個大味美。精準滴灌,智慧農業等技術,也進入桃花源中。一樣的“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之聲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但已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是與時俱進,日新月異也。
有一年,礦上給離休干部拜年,送給我爺爺一幅賀壽圖,印在加厚的塑料紙上,很漂亮,在當時殊為難得,貼在墻上好幾年。畫面正中,老壽星捧著一只碩大的桃子。吃慣小桃的我,又羨慕又懷疑,直到見了秦安蜜桃,才知古人愿望不虛。桃,實在可稱作中國最正宗的祥瑞之果,今天有人以蘋果寓意平安,是望文生義,等而下之了。桃,不僅代表愛情、福壽、吉祥,而且可以辟邪。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人新春時,在兩塊桃木板上分別書“神荼”、“郁壘”二門神的名字,來年春節更換新的,祛魅祈福,后演化為春聯,但依然有人削制小桃木劍,掛在小孩子身上,以保平安。中國多地有風俗,庭院不植槐樹,蓋其字中含“鬼”,桃樹則可驅鬼。大約十歲那年,村中一姐姐突然被去世不久的鄰居靈魂附體,一幫人圍著,又急又怕,我也去看熱鬧。一人看到我,說“去你家桃樹上折幾個枝條打鬼”。能參與這樣稀奇的大事,我自然興奮。村小、路近,我連枝帶葉折了好幾枝,也不心疼上面的小桃子了。急跑返回,一長者用桃枝作勢抽打,邊打邊說“看,這是什么?還不快些走!”一會,果然見效,女孩轉清醒,詫異地問“你們圍著我干啥?”“鬼”雖離身,家人尤不敢大意,把桃枝放在炕上,陪了她好多天。
因如此,桃木雕刻擺件,為許多人所鐘愛。桃樹汲天地日月雨露之精華,年年孕結仙果,自成一脈芬芳。桃木制品,亦是秦安桃產業鏈上的重要一枝節。所雕當然無非手串、如意、壽星、觀音、佛像、荷花等,比之黃花梨、小葉紫檀,自是不甚名貴,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化內涵深厚,總感覺更靈驗些。還有桃花茶、桃花酒,桃脯,疏花疏果之余物,并非簡單丟棄,因材而用,自見佳妙。桃花茶清香滿口,桃花酒度數低、味甘醇。傳說中神人所飲之仙醪,仔細想想,其實就是蜜桃制品。
祖籍秦安的李白,被安徽宣城人汪倫邀請,飲萬家酒店,賞十里桃花,結果只見名“萬家”之酒店一爿,桃花潭之水一泓,然真情千尺,垂傳至今,仿佛依然縈繞動人的踏歌聲。如果太白先生魂游故土,見桃花百里,桃酒飄香,當更詩興湍飛吧。漁人見桃花而忘路之遠近,舍舟登岸,邂逅桃花源。寶蘭高鐵將通,亦從桃林中過,出秦安站,即見“李白祖居地”石碑,為詩仙指路——“空谷清音起,一曲桃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