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在發展傳統文化與產業創新發展方面積極探索,涌現出一批代表性文創企業以及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業發展之路,讓綿延數千年的天水古文化活了起來。
天水文創產業的摸索創新之路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626231741b0e4ae6b8db804.jpg)
1、解讀文化內涵,再創作讓古老文化活起來
6月26日晚,位于天水市秦州區硯房背后66號的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在百年古建賈家公館內舉行了“66快客杯”上市發布會,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硯房背后66號之賈家公館,自乾隆年間起開始經歷代營建,至民國時期,到時任民國國會議員、甘肅省教育廳長的賈纘緒一代,終成規模。該四合院四進院落韻味十足,院與院間有過廳相連,古色古香。現如今,這里是天水66號文創園孵化藝術與產業融合創新的平臺。
“66快客杯”的文化創意源泉,正是基于在賈家公館發現的“六六福壽圖”。
“門上刻‘壽’本為常見,然而賈家公館第二進院過廳兩兩相對的八扇門上各刻的一個壽字,其獨特之處是字型,八枚“壽”字八種異體,專家命名為‘龜形蛇紋壽’,這種文化元素在中國獨一無二。”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董事長劉曉武先生說。
歷史已然成為過往,然歷史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如何讓世人熟知并口口相傳,讓天水古老文化鮮活起來,是天水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命題。
事實證明,近三年來,天水66號文創園繼以前開發“福禧八卦龜形蛇紋壽”擺盤、掛件、瓷盤等文創產品后,這次又別出心裁推出“66快客杯”系列產品,不但挖掘整理出賈家公館古老“龜形蛇紋壽”文化,還將該固化的文化元素多元化呈現,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熱捧。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36452fb2327c00dc.jpg)
“天水“五大”文化(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石窟文化)談了很久,但如何讓尋常百姓真正領略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并慢慢根植于心中,考驗一個文創企業在原創產品研發方面,對古文化挖掘整理之后的準確解讀能力。”天水市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化司副總經理王浩瑜說。
他說,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傳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以及提升當地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2017年,天水市文投公司廣泛調研、大膽創新,以伏羲文化為抓手,五大特色文化為主線,成功研發了包括擺件飾品、創意生活、家居陳設、文房雅玩、旅游商品和AR等六大類200多件文創產品,尤其是利用AR技術打造的秦州古城地圖,活靈活現的展現了100多年前秦州古城的民風民俗、古街小巷和名人故居。這些文創產品的上市,充分展示了天水元素,有效填補了天水此前沒有系統文創產品的空白。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d1d1590b4e0e67f2.jpg)
2、帶走文化符號,讓抽象文化具象化并進入尋常百姓家
走進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院內竹葉葳蕤、花草茂盛,環境優雅,院內濃濃地年代感將院外的喧囂擋在門外。
7月4日下午,剛從敦煌、蘭州等地出差回來的劉曉武董事長剛到辦公室,手機鈴聲就開始響不個停,電話內容大多和“雙創”方面的事有關。
“我們和包括蘭州大學、蘭州文理學院、天水師范學院等高校在內的好幾所大學已形成雙創深度合作機制,立足天水文化,截止目前已創意研發了20多個大類的文創、旅游產品且申請了專利,其中獲批外觀專利17項。以“拜伏羲,祈福禧”、賈館八壽、方言杯、泥皮畫為代表的系列文創產品,已取得良好的銷售業績。”劉曉武說。
劉曉武說,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于2016年6月26日開園, 3年間一直致力打造“三大文化”,即將天水五大文化打造成可帶走、可消費、可體驗的天水地域文化,實現區域內文化旅游的全民參與性、商品市場性和休閑體驗性。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e537d9665e86c966.jpg)
天水文投公司以伏羲文化為主題創新研發的文創產品中,充電寶系列一經上市就秒變“網紅”。其中名為‘踏浪擎天’的充電寶畫身,只見翻滾的黃河波濤洶涌,身上繪有河圖的龍馬踏浪躍起,擎天似騰,其創用靈感則來源于伏羲見龍馬身紋始創八卦的傳說。這個充電寶產品作為一個意蘊豐滿的復合體,形神并至的靈獸形象得以被二次閱讀,抽象的伏羲文化也被具象且通俗的表述了出來。
除此之外,該公司以伏羲文化為主題創新研發的手機殼、龍馬玩偶、伏羲卡通、隨行杯等產品,也深得消費者青睞,公司目前已在伏羲廟、高鐵南站、飛機場、麥積山景區等地設置了多處專營店和代銷店,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對天水旅游產品的喜好。
王浩瑜說,早在三年前,天水旅游產品大多以天水雕漆、絲毯等傳統產品為主,尋遍大小旅游商品店,真正能體現天水五大文化的文創產品在當時難覓芳蹤。現如今,隨著一批代表性文創企業以及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上市,天水地域文化特色明顯的商品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63bc40b837dbb30c.jpg)
3、創新文化形式,讓地域文化多元化呈現,百花齊放
2018年1月22日,天水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宣告成立。同年3月,天水市舉辦首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共征集藝術、文物復制、工藝文化創意設計類,音樂制作和視覺藝術類,影視制作和動漫游戲類等三大類作品570余件。集中展示期間,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累計參觀3500余人次,網絡點擊率達到5千萬次。
天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瑞峰介紹說,2018年間,政府加大對天水黃河雕漆、天水飛天雕漆、漢唐陶藝、“大漠行”麻鞋、天水新天絲毯等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甘谷縣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290萬雙/年麻鞋及麻編織品生產線擴建項目被列為2018年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40個重點項目名單。天水66號文化創意空間被科技部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為天水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級資格認證的創客平臺,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天水絲毯織造技藝、天水雕漆技藝兩個項目進入國家振興傳統工藝重點扶持項目庫。
通過3年的持續健康發展,天水傳統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目前也基本形成。楊瑞峰說。
“文創產業的核心在創意。天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天水市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創作源泉。轉變觀念,創新文化表現形式,讓傳統文化呈多元化呈現,對于文創產業來說至關重要。”王浩瑜說。
今年以來,天水文投公司與多家高校合作,開始研發以“石窟文化”為主題的產品,截止目前已設計出百余款,這是繼“伏羲文化”主題后該公司創作的第二大主題系列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游客對天水文化旅游產品的購買欲和期望值。
王浩瑜說,如果說部分伏羲文化元素符號可以復制直接運用于創作文案中的話,那天水石窟文化因其載體的特殊性,則很難直接體現。
“在設計研發過程中才發現,麥積山石窟幾乎每個窟每個龕中,都蘊含著豐富的佛教或民俗故事,正確解讀這些故事,將鮮為人知的石窟文化整理挖掘出來,開發出豐富多樣的文化創意產品,最終呈現麥積山石窟價值多元、文化多元、審美多元,讓古老文化遺產活起來,是石窟藝術的進一步延伸。”王浩瑜說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c885ea20fdca3398.jpg)
4、破解文創瓶頸,加大新品研發,延伸產業鏈條
天水文創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不少的文創作品和手藝人,存在文化資源產業化程度不高、新興業態培育不足、文創產品規模化程度不夠,產業集群模式發展仍有待提高。
前段時間,天水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組織相關部門對天水18家手工藝非遺旅游產品生產企業進行調研,結果顯示,雕漆、絲毯、龐公石、鴛鴦玉等產業多多少少都遇到人才匱乏,產品研發力度不足,銷售渠道單一等瓶頸問題。
王浩瑜說,目前,天水師范學院、甘肅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省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均開設了文創、廣告設計等專業,加大了原創產品研發和知識成果轉化力度,文化一旦被多元化解讀后再巧妙的運用于文創產品中,文創產業遇到的難題就會被破解,文化就活了!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9da01cfdab9261aa.jpg)
經過三年發展,作為天水市文化產業首個雙創空間,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目前“入孵企業”達86家,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文化產業“雙創”服務體系建設扶持單位。截至目前, “入孵企業”注冊資金達2.4億元,年收入8000多萬元,創意產品達20類近300種,已吸納失業人員、復轉軍人、大學生和農村巧手婦女368人,輻射帶動3000多人就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天水66號文創園目前已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轉型,在今后的文創產業道路上,將繼續挖掘天水五大文化價值,挖掘六六福壽文化的歷史淵源,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合作,加強文化與科技、互聯網、旅游相互間的融合,在文化創新、創意轉化道路上穩步前進,為天水經濟發展助力。”董事長劉曉武說。(文/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王蘭芳)
![](/Files257/BeyondPic/2019-7/10/1907100935dee829d53a7f1eb9.jpg)
(以伏羲文化為主題研發的文創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