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7/BeyondPic/2019-4/10/19041017459c7248f94ca6f36b.jpg)
當前,全市冬小麥已進入拔節期,市、縣植保站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不同區域冬小麥病蟲鼠草害發生情況進行了大面積選點調查,結果表明:小麥條銹病已在基部葉片侵染顯病,小麥白粉病發生較重但輕于去年同期,中華鼢鼠危害較重,麥紅蜘蛛在部分田塊發生較重。
一、發生情況
1、小麥條銹病:全市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約14.3萬畝,平均病田率7.6%,以單片病葉為主,主要在基部葉片顯病,發生程度輕于去年同期,始見期比去年推遲7-10天,部分地方有少量發病中心,中心內病葉數5-19片/平方米,嚴重度t-5-10%。主要發生區域為秦州區、麥積區、清水縣、甘谷縣、秦安縣海拔1550—1750米區域。
2、小麥白粉病:全市發病面積約29.7萬畝,平均病田率15.8%,病葉率8.6%,嚴重度10-40-60%,以基部葉片發病為主,全市不同區域均有發生,發生程度與歷年同期相當。
3、麥紅蜘蛛:全市發生面積31.7萬畝,平均蟲田率16.8%,蟲株率2.6%,百株蟲量220頭。以溫暖向陽避風的半山、淺山區和川臺地發生為主。
4、中華鼢鼠:全市發生面積48.2萬畝,平均鼠田率25.6%,百畝有鼠5.7頭,以渭北干旱淺山區發生較重,發生程度同去年相當。
5、麥田雜草:全市發生面積50.8萬畝,平均雜草密度每平方米5.4株,優勢雜草為播娘蒿、看麥娘、麥瓶、離蕊芥、刺兒菜、薺菜、野燕麥等。
![](/Files257/BeyondPic/2019-4/10/1904101745b41a5dc76781169a.jpg)
二、趨勢分析
當前,小麥條銹病已進入點片擴散期,隨著氣溫的回升,將會大范圍侵染擴散,白粉病擴散速度加快,麥紅蜘蛛、中華鼢鼠為害加重。據氣象部門月(旬)報,3月份全市平均氣溫為4.9~8.9℃,比歷年同期偏高1.4~2.1℃;降水量為5.8~14.6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武山正常,其余各地偏少3~6成;預計4月上旬平均氣溫秦州、麥積、甘谷、秦安為12.0~11.5℃,武山、清水、張家川為10.5~8.5℃,比歷年偏高1℃左右;降水量為6毫米左右,比歷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結合當前病蟲發生情況及我市小麥品種布局等因素綜合分析,我市小麥條銹病在渭河南部將中度發生,渭河北部將中度偏輕發生,高山晚熟麥區將中度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約100萬畝左右,流行期將出現在5月中、下旬。
![](/Files257/BeyondPic/2019-4/10/190410174562db3ad39f593801.jpg)
三、生產建議
1、加強監測預報,科學指導防治。植保部門要深入田間地頭,跟蹤小麥生長進程,強化系統監測,增加大田普查,準確掌握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消長動態,嚴格執行“五日一查周報”制度,及時發布病蟲預警預報信息,積極指導開展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病蟲鼠草害防控工作。
2、及早動手,抓好病蟲害早期挑治。各縣區要突出重大病蟲防控策略,做到“防”在關鍵時期、“治”在初發階段,小麥條銹病要突出“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做到“防早防小、早防早治”,遏制大面積擴散流行,對條銹病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塊,積極組織群眾,可用20%的三唑酮乳油60毫升,或1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麥紅蜘蛛選用5%阿維菌素乳油4-8毫升/畝噴霧;蚜蟲要突出“關口前移,壓前控后”控基數,嚴防穗期爆發流行,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40克/畝噴霧;中華鼢鼠危害較重的地塊要組織群眾開展弓箭射殺、藥餌誘殺。
3、強化技術指導,推進科學防控。各縣區要結合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下達2019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治補助項目,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強化藥械管理服務,及早組織實施。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短信及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專業化防治組織、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病蟲防治效果,確保小麥生產安全。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