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
——天水市各級各類博物館開展文化文物普及活動
近年來,天水市高度重視博物館發展建設,全市文博事業突飛猛進,紀念館、基層博物館和民間博物館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博物館為中心、輻射縣區、延伸民間的良好格局。各級各類博物館免費開放,各地文化保護工作有序推進。特別是今年以來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文物知識普及活動、免費開放活動有力地提升了我市的文化魅力。
(體驗燈籠制作)
1月20日,市博物館與武山縣常淇國標舞蹈培訓中心開展了館校共建研學活動,拉開了2019年天水市博物館館校共建活動的序幕。2月,為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市博物館開展了集參觀展覽、開辟啟智課堂、組織親子活動、手工制作于一體的系列公眾教育活動。2月17日至20日,市博物館舉辦的“澤被華夏”燈謎競猜活動迎來了近萬名市民參與。
元月份開始,天水民俗博物館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系列社教活動,通過畫年畫、體驗活字印刷術、玩龍燈、舞龍、聽秦腔、看皮影等活動,普及了民俗文化,弘揚發展了民族文化。
(調研天水廣電博物館)
2018年底,我市廣電博物館正式進入整體試運行階段。春節前夕,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玉進一行調研廣電博物館建設情況時指出,天水廣電博物館項目是全面展示我市廣電事業發展歷程充分體現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的寶貴文化遺產,項目負責單位要進一步優化陳展、多方面征集博物館藏品、加強與觀眾互動、壯大承載功能,使博物館成為公共文化陣地。
(圖片展)
元月份開始,麥積區博物館陸續開展了五縣兩區“銅鏡聯展”、優秀愛國主義影片展播等活動。3月3日,麥積區博物館承辦的——麥積區“絢麗山水•多彩麥積”攝影展在麥積區博物館(龍園)開展。此次攝影展是麥積區慶祝建國70周年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展覽以“絢麗山水•多彩麥積”為主題,100多幅攝影作品展示了麥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以及人民生產生活發生的顯著變化。
秦安縣博物館在做好免費開放的同時,積極加強業務學習和歷史文物研究。日前,由博物館全體人員參與編輯的《秦安縣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集》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展示胡纘宗、朱士彥、陳冕等歷史人物書法、繪畫作品230副。由于大部分文物影像資料都是首次公布,本書為館內學術科研提供了詳實的資料,也是了解秦安古代近現代書法繪畫作品的重要參考。
2月12日至19日,甘谷縣博物館承辦的文物精品圖片展在冀城廣場開展,共展出毛家坪遺址出土文物和部分代表性館藏文物圖片100多幅,活動吸引了眾多城鄉居民觀看。
2月5日至20日,武山縣博物館、紅軍長征紀念館、縣廣電博物館開展免費開放活動,進一步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共享新時代優秀文化成果。
(開展陶瓷藝術體驗活動)
1月11日,清水縣博物館開展了以“素胚勾勒,巧手制瓷”為主題的瓷器制作活動,共有30余名青少年及其家長參加,活動使青少年對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藝有了初步了解和認識。2月1日,清水縣博物館舉辦了“華展千針萬線 耀現珠光銀飾”為主題的館藏清代金銀珠寶及織繡展。共展出清代金銀器、項珠、織繡等各類文物共計24件(套),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5件(套)。這些展品或生動古樸、或雍容華貴,讓觀眾了解到了清代金銀珠寶及織繡絢麗多姿、豪華精美的風采。
2月19日,張家川縣博物館院內一場賞燈猜謎的活動熱鬧開場,300余只五彩“中國風”燈籠將整個現場裝扮得紅紅火火,近2000名男女老少圍著燈籠“猜謎語”。此次活動是張家川縣博物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戰略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重要指示精神的真實寫照。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