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水市深入實施“科技興農”“人才強農”和創新驅動戰略,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為核心,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和技術交流合作,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穩定發展。
一是強化農業科技培訓。2018年,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緊緊依托助推產業扶貧村干部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培訓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全覆蓋培訓及產業扶貧、農業科技項目,積極開展了農業科技培訓,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共組織專兼職教師734名,投入資金1355.84萬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2408期,培訓農民17.35萬人次,占年培訓任務的144.6%。其中,深度貧困村干部培訓2289人、深度貧困村干部參訓率達到100%,學員參訓率達到98.5%,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優勢產業培訓601人、占任務的100.17%,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階段任務3441人、占年任務數的100.6%,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全覆蓋培訓26958人、占年任務的225%。贈送科技圖書6.14萬冊、科技光盤0.25萬張、科技掛圖2.16萬張、發放宣傳資料、明白紙49.01萬多份。
二是深入開展技術交流協作。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戰略,加大引智力度,不斷增強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2018年,先后邀請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小麥條銹病專家陳賢明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康振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植保專家馬占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植保專家周益林,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育種專家田振東,北京中農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信息專家白攸,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尾菜處理利用專家晉小軍、省農科院研究員、植保專家張新瑞等24位院士、專家學者就植物保護、小麥育種、農業項目管理及農業信息化等領域廣泛開展了技術研討和技術交流。其中舉辦專題講座5場次、660人聆聽了報告,交流研討26場次,技術指導27次。同時,全市農業部門86人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外出開展了學習考察交流研討活動。
三是不斷加大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力度。2018年,全市共組織引進農作物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和新機具744個(項、臺),其中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463個(品、系)、引進新技術67項、新材料49項、新機具165臺(套)。建立試驗示范基地330個,試驗示范面積27.66萬畝。同時,全市農業系統共組織申報立項省市級農業科技項目42項,總投資935萬元,預計新增效益達到1.1億多元。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甘肅省科技情報學會科學技術獎3項。
四是推動農業園區提檔升級。按照“擴面、提質、增容”的思路,突出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導向,開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提升行動,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完成投資5085萬元、10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完成投資1.95億元,累計投資53.79億元。圍繞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新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較好的發揮產業融合、技術集成、帶動農戶、就業增收作用。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