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記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康自俊
康家灘村位于甘谷縣新興鎮西北淺山區,所轄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村民243戶1081人,耕地面積1865畝。這里山大溝深,人多地少,干旱少雨,曾為建檔立卡貧困村。
2009年,康自俊放棄了讓人羨慕的建筑商身份,回鄉擔任康家灘村黨支部書記。不到10年的時間里,他與村黨支部一班人把黨建引領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立足村情實際,帶領群眾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富民產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54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
黨建引領 發揮堡壘作用
雖然距離新興鎮僅有8公里,但康家灘村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種養業水平不高,多數群眾生產生活依然十分困難。走訪中康自俊發現,康家灘村的貧困面貌之所以難以改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沒有發揮好。
為增強村黨支部建設整體水平,康自俊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從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和回鄉創業人員中選拔村兩委成員和后備干部,優化了村“兩委”班子結構。充分發揮村民議事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對農村低保、精準扶貧等惠民政策落實和巷道硬化、危房改造等重大事項進行民主評議和公開監督。根據該村實際,不斷提升村組干部、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并對無職黨員依據能力特長進行設崗定責,使全體黨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同時,探索推行“2+1”幫聯模式,確定1戶貧困戶由1名聯系單位干部和1名黨員或致富能手結對幫扶,先后有16名黨員和致富能手給貧困戶提供了種養殖技術、農產品銷售信息和資金支持,既幫助群眾解決了實際困難,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黨支部的公信度明顯提升,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進一步增強。
“現在政策好著呢,村上給我們貧困戶有補貼,也安置了公益性崗位。原先家里種糧,除過買種子、地膜下來一畝地收入不到500元,F在我種辣椒,合作社不但提供辣椒苗,還負責收購,我只需要投入勞力,一畝地就能收入4000元,今年我已經脫貧了!笨祮⒅覍Υ妩h支部給予自己的幫扶深有感觸地說。
砥礪奮進 奔向小康之路
2015年,康自俊積極推進“供銷合作社、扶貧互助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職能整合,建立了“三社合一”的康家灘村級農民供銷互助合作社,創建“黨支部+供銷互助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村民發展“缺資金、缺勞力、缺技術、缺服務”等突出問題。
去年6月,看到辣椒種植市場前景可觀,康自俊自掏腰包購置了部分辣椒加工設備,種植收購辣椒并加工銷售。通過“三變”改革試點工作,他在康家灘成立辣椒加工企業,注冊了康家灘人自己的品牌,帶領群眾走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辣椒營銷道路。他以康家灘農民供銷互助合作社為公司發起股東,組建成立了甘谷縣康美辣椒加工有限公司,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照顧農民利益,合理進行分紅。
采訪中,甘谷縣新興鎮康家灘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剛告訴記者,康美辣椒加工有限公司在股權劃分上,專業合作社占了50%,農民以土地入股占了30%,管理團隊占了10%,另外10%是村民以資金入股。截至目前,公司已輻射周邊10個行政村,惠及380多農戶,為康家灘村農戶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在拓寬農戶增收渠道的同時,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為精準脫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辣椒原來都種在川地里,可我們這里是旱地,記得第一年試種辣椒時因蟲害全部絕收,后來我們通過雙壟溝播種辣椒成功了。我們現在的辣椒品種是由市農科所提供的航椒4號、天椒9號種子,采用這個品種產量高、質量好,每畝地可收入4000元左右,按每戶二畝地來算,入股貧困農戶戶均可增收8000余元!笨底钥≌f,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把辣椒產業做大的同時,還想在辣椒產業園基地種植100畝的雪桃,通過這些產業的帶動為村民辦些實事,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