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啟迪學生智慧的引路人
——記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天水師范學院教授郭昭第
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
![](/Files255/BeyondPic/2017-11/14/1711142056d3178acebfb60e1f.jpg)
(郭昭第)
走進郭昭第的辦公室,像是走進了一間書房。辦公桌上、書架上放滿了各種書籍。
他是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文藝美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撰寫出版專著和教材17部,獲得眾多教學成果獎項。
他更是學生們的引路人,鼓勵閱讀、啟迪智慧,是學生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智慧教育
郭昭第對教育事業有著無限熱情。他所講授的課程,從文學理論、美學,再到哲學和傳統文化,都是學生們公認“燒腦”、難懂的課程。但就是這些難懂的課程,卻廣受學生歡迎。學生們覺得,一路跟著郭老師,收獲了很多。
郭昭第認為,真正具有較高境界的語文教育,應該是文化教育,是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更高境界的語文教育應該是生命教育,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教育;最高境界的語文教育應該是智慧教育,是開啟和培養生命智慧的教育。
郭昭第的課堂充滿了創新精神,他在教法上打破滿堂灌的知識型授課方式,在教材上不拘泥于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他最喜歡提問,鼓勵學生舉手回答。他每提一個問題,都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充分發表觀點。同時,他又不斷推翻學生的觀點,讓其在思考、立論、否定、再思考、再立論、再否定中,實現思維的訓練和智慧的提升。
郭昭第的課堂闡理艱深,但不失幽默風趣。每到學生表情茫然時,他都會插入些例證、典故或故事,常常能化繁為簡,增加趣味,使學生遭遇“頭腦風暴”之后茅塞頓開。
閱讀的廣度決定認知的高度
郭昭第愛讀書,也鼓勵學生讀書。郭昭第常常對學生說,一個人閱讀的廣度厚度往往決定其思維的深度和認知的高度,甚至決定其精神和生命的層次與境界。
有一次,有位學生寫了一篇關于解讀周大新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的論文。他看了后認為寫得太淺,一口氣給這位學生列了數十本相關參考書。這位學生到圖書館借書時發現除了一兩本書名稍有出入,其他都一字不差,這讓他佩服至極。
2003年,郭昭第撰寫的《審美形態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他在深入反思傳統美學學科困惑的基礎上,探索了走出美學學科困惑的新途徑。此外,他還出版了《審美智慧論》《智慧美學論綱》《中國生命智慧論要》等專著,在發掘中華美學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他的著作,或被三聯書店《讀書》雜志推介,或被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期刊評介,有些還名列亞馬遜網文藝學美學圖書前10名。
郭昭第平日工作繁忙,但卻從未放松過閱讀、思考、育人的追求。他時常深夜給學生發微信推薦書目,或分享學術論文及有意義的文章。有學生曾問老師為什么晚上不睡覺?他說,深夜常常是一晝夜最清靜的時候,一些顧不上思考或思而不解的問題這個時候會因思維敏捷而豁然開朗。
人生就是一場接力賽
郭昭第平日不太注重衣著,總是穿著偏黑或偏灰的衣服。他走路步伐極快,常常拎著講義袋,步履匆匆地走進教室。
學生的事,只要和學業有關,郭昭第都分外重視。有一次,一位學生要去云南參加研究生復試,臨走那晚,郭昭第細細為她分析如何回答老師的提問。他不但給學生發了鄉土文學相關書目的鏈接,還告訴她論文框架和邏輯應該怎樣構思。
平時,郭昭第會讓學生看書遇到不明白之處,隨時發微信詢問他。他即便再忙,也會抽空回復學生的問題。
在學術上要求嚴格的郭昭第,在生活中卻是個和藹的長者。有一次,他與兩位學生探討完問題并排走在校園里。當時天空下著雨,他怕學生淋到雨,就把傘留給學生,像往常一樣快步消失在了校園里。
他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通宵達旦地設計課堂教學,甚至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輕易放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學生多次獲得“挑戰杯”全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全國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一等獎等獎項。
在郭昭第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接力賽,每一個人都應該接好自己的一棒,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一絲懈怠和疏忽而導致質量效率滑坡。
他就是學生眼中那個始終與時間賽跑的人,也是學生成長路上一路相伴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