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延安 不忘初心
——市委黨校2018年秋季主體班延安黨性實踐教育側記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d3df3ad5b62c1f06.jpg)
懷著對圣地延安的無比崇敬,10月16日至19日,天水市委黨校2018秋季主體班40名學員走進革命圣地延安,重溫黨的光輝歷史,追尋革命勝利的源泉,感悟延安精神,接受黨性洗禮,昂揚奮斗精神。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bdcbdb55c941a14e.jpg)
堅守信仰 堅定理想信念
一踏上延安這片紅色沃土,學員們就紛紛思考一個問題:在當時那么艱苦的革命形勢下,為什么我們黨能夠在延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贏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這些問題在延安的每一個紅色革命遺址得到了解答。在延安革命紀念館,1000多幅歷史照片和800多件珍貴革命文物,生動而全面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光輝歷史。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0062c35cb8188bfb.jpg)
巍巍寶塔,時至今日,依然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重要標識。
在王家坪和棗園革命舊址,面對一孔孔簡陋的窯洞、一張張破舊的桌椅,學員們仿佛找到了答案。
在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紅色條幅依舊懸掛在主席臺的正上方,坐在臺下凹凸不平的長條木凳上,大家耳畔仿佛聽到了“七大”代表們陣陣如潮的掌聲。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b3fd4efcdddf3dc0.jpg)
延安時期,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仁人志士甘冒出生入死之險,身陷囹圄之難,喪親失友之痛,錯誤對待之冤,缺衣少食之苦,拋頭顱,灑熱血,夙興夜寐,櫛風沐雨。朱德、葉挺等眾多著名將領放棄國民黨的優厚待遇參加共產黨,眾多的優秀人才放棄后方安逸的生活來到延安,他們為的就是救國救民的革命事業和人民的幸福。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靈魂,給了自己不竭的精神食糧和無窮動力,是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燈塔!市委辦的衡俊強神深有感觸地說。
市委宣傳部的穆彥斌表示,弘揚延安精神最重要的是堅定理想信念,守好意識形態領域陣地,筑牢思想防線、輿論主線、宣傳底線,為推進“四個偉大”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提供堅實思想保障、深耕厚植文化沃土。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a6a05cc59224a833.jpg)
人民至上 群眾利益高于天
美國記者斯蒂爾訪問延安后說了三句話:“第一,共產黨常常說的為人民服務,我親眼所見,貨真價實;第二,不到延安,實在不能深觸到中國問題的心臟;第三,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將變成一個共產主義者!
到延安,看一看毛主席的菜地、劉少奇同志的窯洞、朱老總的沙發、周總理的“房車”,聆聽張思德生平事跡,重溫毛主席經典著作《為人民服務》,就能夠找到當年中國革命勝利的政治密碼。
在觀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延安》時,舞臺劇所活化出的軍民共筑的人間大愛,讓學員們紛紛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張思德同志塑像廣場,學員們集體誦讀《為人民服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振聾發聵的教導如在眼前;在梁家河村,學員們參觀村史館、知青舊居、第一口沼氣池、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習近平總書記“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從那時起就扎根在總書記心中,極大地震撼了學員們的心靈。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e936f2e6a117e9c9.jpg)
“在誦讀中我們進一步領悟了我們的黨和黨領導的隊伍是干什么,為了誰的問題”,領讀的學員市工信委的馮振文說!皬埶嫉律砩象w現出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張家川大陽鎮鎮長的馬暉說,在延安,黨的領導人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了意志、收獲了成長,讓人感慨也給人以啟發,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始終站穩群眾立場,踐行群眾路線,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
來自市民政局和市人社局的張晶琳和王鵬深有感觸地說,永遠和群眾在一起,心連心,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取得革命戰爭勝利的基本依靠和力量源泉,無論時代條件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革命事業才能從小到大、從苦難走向輝煌。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4686e3052ff3812d.jpg)
實事求是 錘煉務實作風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無論是黨在延安時期艱苦卓絕的奮斗歲月,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插隊經歷,無不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和高貴品質。
毛主席在窯洞前后自己種菜,周總理被評為紡線能手,朱老總成為種地行家,三五九旅開進南泥灣屯田軍墾,抗大學員“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黨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的不朽篇章。在梁家河村,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帶領村民打的水井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當年他帶領群眾搬石頭、砌堤圍、辦夜校、打沼氣……如今的梁家河村,已經發生了翻天巨變,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一場場穿越時空、感人肺腑的實地講解,一個個身臨其境、鼓舞人心的現場體驗,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鮮活的教材,將精神的傳遞轉化為靈魂的洗禮。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292eaef8b76869ce.jpg)
學員們在踏尋革命足跡中感悟著“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內涵,心靈在歷史和現實的碰撞中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市委研究室馬林是第三次來延安革命圣地了,每次都心潮澎湃,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獲。他說,延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會拷問我們黨員“入黨為什么,當官干什么,以何心態面對得失名利,以怎樣的精神狀態面對艱苦困難?”這是初心的拷問,更是信念的召喚!
市委政法委劉春雨說,此次延安之行,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心靈洗禮,延安精神不僅是歷史的,更是當代的和未來的。作為一名政法干部,自己將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嚴守規矩,嚴以自律,以實際行動作延安精神的傳承人。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63c5513dfc19c5a9.jpg)
巍巍寶塔山,悠悠延河水。四天緊湊的培訓,讓人震撼,給人啟迪,催人奮進。站在寶塔山上,看著三山環抱、兩河交匯的延安舊城,學員們心潮澎湃、感慨不已。在溝壑縱橫、荊棘遍野的黃土高原,我們黨在這里培育出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在鋪就中國革命道路的同時,也照亮了我們今后前行的方向。而走進延安新區,看到延安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大力度推進的“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發展戰略,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全體學員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緊迫感。當前,天水正處于加快追趕超越、同步全面小康和建設區域現代化大城市、文化旅游強市的關鍵時期。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包括每名干部群眾在內的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頑強拼搏。這次延安之行,青干班的學員們表示收獲很大,既了解了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歷史,也掌握了延安精神的本質特征和精髓實質,更激發了學員們立足崗位作貢獻、矢志奮斗譜新篇的豪情壯志。大家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今后將堅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勤勉履職,帶著使命、帶著責任投身全市經濟社會建設熱潮,始終做到激情干事、干凈做人、勇于自我超越、奮力追趕超越,為建設幸福美麗新天水作出青年干部應有的貢獻。
![](/Files256/BeyondPic/2018-10/21/18102122325331605ff9afa27a.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