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論壇院士談化學:綠色化學引領未來能源方向
![](/Files256/BeyondPic/2018-7/25/18072515088e1c6c581fdda4da.jpg)
(2018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
中國甘肅網7月23日訊 (本網記者 宋芳科 王猛 文/圖) 談到化學便想到污染,普通公眾對化學的認知該如何改變?綠色化學將引領未來化學發展方向,這和公眾生活又有哪些關系?7月22日,2018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在天水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韓布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在接受中國甘肅網記者采訪時認為,綠色化學將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并為每個人的生活帶來改變。
![](/Files256/BeyondPic/2018-7/25/18072515089c2ef5f05eb4ce04.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
綠色化學就在你身邊
包信和院士認為綠色其實就是更少產生新污染,更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人類來講,總歸希望未來是綠色的發展過程。化學本身會產生一些污染,如果控制不當還會帶來危險,所以從化學領域搞綠色是非常必要和正確的。
包信和院士表示,綠色化學的推廣有長有短,像一些構成化學的綠色化推廣可能需要5年到10年的努力,要更多的科學家合力改進來完成。但是還有一些綠色化學則在民眾身邊,就比如垃圾處理時,市民選擇垃圾分類便是一種綠色化學的體現,通過垃圾分類實現垃圾科學處理事實上也是實現了綠色發展。所以綠色化學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日積月累就能實現改變。
![](/Files256/BeyondPic/2018-7/25/1807251508f5ed2e1801b0870c.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
放錯地方的資源是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生態文明有原始生態文明和現代生態文明,原始生態文明以不開發原生態保護為原則,這種不開發有些是基于生產力水平,比如原始社會。而現代生態文明不僅要開發還要在開發中保護生態。事實上,在現代社會化學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很多人提起化工廠第一反應就和污染相關,這除了人們的主觀意識,客觀上和化工產業是否環保開發有關。而綠色化學恰恰要解決環保和開發之間的關系,通過科技投入,在開發中實現“吃干榨凈”,最大程度實現開發過程中各種元素的利用。
錢旭紅院士表示,放錯的資源就是污染,比如生產粉條殘留的淀粉水,如果直接排放經過化學反應會造成污染,而如果通過化學工藝將殘留淀粉收集從新利用則成為新的資源。這就是綠色化學要解決高效開發問題,就比如各種礦藏,開發冶煉不止一種元素,粗放開發收集部分元素,礦渣堆放則成污染環境的隱患,而通過精細化開發廢渣又成為資源。
對此錢院士認為,綠色化學的發展應該從源于自然到回歸自然,再到高于自然,從而通過綠色發展來滿足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
![](/Files256/BeyondPic/2018-7/25/18072515087755f5edaa10283e.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布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熱力學與熱化研究所主任韓布興
綠色化學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
韓布興在學術演講中認為,人口多,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如果還利用粗放落后,污染嚴重的方式開采資源,勢必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面對嚴峻的現實走綠色化學之路是必然選擇,開發綠色技術,行成完整產業鏈條將成為綠色化學未來發展之路。
而從全球產業來看,綠色化學也是發展方向。今后綠色化學是化學化工、材料等領域的必然追求,也是化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韓布興從自己研究的領域舉例認為,地球承載資源并非取之不盡。而綠色碳科學則為人類高效清潔利用能源帶來光明前景。
韓布興表示,目前,人類利用的主要是化石碳資源,但是化石碳資源有限且利用會造成污染,而地球最豐富的生物質是木質纖維素,通過生物質轉化將木質纖維素轉化成生物能源,將從根本省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從而實現綠色化學可持續發展。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