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派我來這里,我不能談條件”
——記武山縣樺林鎮陳咀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陸云春
![](/Files256/BeyondPic/2018-6/14/180506104170ca2c5484b4c115.jpg)
“今年的中藥材長勢怎么樣?”
“好著哩,多虧你們請的專家講了中藥材栽培技術,我照著他們的方法做了,才長這么好。”6月初,當記者來到武山縣樺林鎮陳咀村時,在村子附近的一塊地里見到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陸云春時,他正在了解村民中藥材種植情況。
“種一畝小麥大概能收入400多元,但種一畝中藥材就能收入1000多元,我去年種了5畝中藥材,收入5000多元。今年在陸書記動員下,我種了30畝中藥材,你看長勢多好,今年肯定有個好收成。”陳咀村村民陳鎖定高興地對記者說。
![](/Files256/BeyondPic/2018-6/14/18050610410f1670b53f179129.jpg)
陳咀村位于武山縣西北部山區,屬高山半干旱山區,平均海拔在2300米左右,全村共有64戶285人,總耕地面積1900多畝,是樺林鎮人口最少,海拔最高,貧困發生率最大的村。
陸云春是武山縣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干部,2017年9月份被選派到樺林鎮陳咀村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說實話,我第一次來陳咀村看到村容村貌時確實嚇了一大跳,沒想到還有這么偏遠、貧窮的農村,心里有點打退堂鼓,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組織派我來這里,我不能談條件。”陸云春說。
![](/Files256/BeyondPic/2018-6/14/1805061041cd491518b60cf797.jpg)
為了盡快掌握村里的情況和貧困戶情況,陸云春駐村的頭一天,就開始走村入戶,不論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還是農戶院落,都能看見他和幫扶隊員的身影。
貧困戶陳愛平幾年前因頭部受傷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離家出走,一雙兒女尚且年幼,生活十分困難。貧困戶土榮德年老體弱,妻子和兩個兒子智力不同程度存在問題,一家人的精神狀態極其不好。對于村里的這些特困家庭,陸云春更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爭取落實政策扶持的同時,他通過發動自己身邊的朋友和愛心人士為困難家庭送去了食用油、米面、被褥、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讓他們真心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今年60多歲的李合合老人,患高血壓病多年,子女常年外出務工,家里就剩兩個老人。得知她的情況后,陸云春每次回家都會替老人在醫院買藥并送到家里去……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陳咀村群眾的認可。
![](/Files256/BeyondPic/2018-6/14/1805061041deec485dd29af3e7.jpg)
為落實“單位幫村、干部幫戶”實現全覆蓋,陸云春同幫扶單位37名干部職工科學制定幫扶措施,他針對60%的貧困戶因缺少資金致貧的,引導他們通過扶貧互助資金貸款發展特色養殖;25%的貧困戶因學因病致貧的給予他們政策補貼提高救助水平;對15%的貧困戶因缺少勞動技能致貧的,通過組織聯系技能培訓提高脫貧能力,并為他們提供務工就業信息。
發展富民產業是加快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陸云春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發展思路,與村“兩委”共同協商,決定鼓勵和引導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發動有勞動能力和有產業發展意愿的群眾發展中藥材和特色養殖,并計劃新修產業路10公里,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規劃種植中藥材500余畝……
![](/Files256/BeyondPic/2018-6/14/18050610411a42de7d848b1c78.jpg)
“陸書記來了之后,我們村里大變樣,產業路修好了,還引進了中藥材,村民們對他的評價很高……”陳咀村黨支部書記趙緒周不停地夸獎著。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民生工作還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我堅信,有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心連心、手牽手,我們陳咀村這樣的貧困村,一定能早日實現脫貧,描繪出一幅幅‘新農村、新產業、新發展’的美麗畫卷。”采訪結束時,陸云春堅定地說。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